抗洪一线的“新闻老兵”

字号大小:【    】
发表时间:2020-08-08 08:44 文章来源:无为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量:

连日来,在无为市防汛抗洪的各个主战场,不管是在四周江水围困的江心洲,还是在岌岌可危的中小圩口,都活跃着一个年过半百的新闻工作者的身影,他就是无为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何文清。

何文清今年55岁,从事新闻工作已经三十个年头了。2018年,由于年龄原因,何文清从他热爱的新闻岗位退下来,在单位改任纪检室主任一职。2020年大年初一,新冠疫情肆虐,何文清主动打电话给中心领导,要求参加一线新闻采访。2个月的时间里,从疫情感染者隔离区的“高危地区”,到复工复产的企业生产车间,何文清跑遍了全市20个乡镇和几十家企业,采写了大量的稿件,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新闻一线的 “明星记者”。

今年7月初,长江洪水暴涨,长江外护圩汛情紧急。何文清以他多年的从业经验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时他正被抽调在市委第三巡察工作组。巡察工作刚刚结束的当晚,何文清就主动打电话给融媒体中心负责人,要求参加中心刚组织的防汛一线特别宣传组。他说,从事三十年新闻采访,参加过无数次防汛宣传,对于全市的大小圩口、水系水情,全单位没有哪个比我更熟悉了,我不上谁上。就这样,没有休息一天,何文清就重新回来采访一线。头一次的采访任务是到姚沟镇五洲行政村文兴圩采访。文兴圩是个江心洲,四面环水。当时,水位已经高过文兴圩的埂头,25公里长的圩堤全部靠子埂挡水,随时就有溃破的危险,圩内的群众已全部转移出去。何文清想了想,圩内有那么多部队和市直机关单位干部在参加抢险,不到现场,怎么能采访到第一手资料,来表现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就这样,他和同事坐着一条小机帆船,上了文兴圩,又踏着泥泞的圩堤路,走了近5公里,采访了参加抢险的解放军指战员和市场监督局的机关干部,采写了题为《军民携手共保文兴圩》的新闻稿,让无为市内干部群众了解到江心洲一线的水情和抢险情况,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群众自发地组织向江心洲防汛一线捐赠形成了热潮。

7月19日,该市内河水位也达到历史最高点,何文清和同事一早就赶到蜀山镇团结圩,采访解放军官兵和当地群众死保圩口的事迹。他们赶到蜀山镇时是大晴天,因为抢险现场无法停车,他们就步行到团结圩,一走就是十几公里。梅雨季节,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在圩堤上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经验丰富的何文清找了条防汛的编织袋,把摄像机包好,和同事2人冒雨在圩堤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全身上下淋得像个“落汤鸡”,就这样一直赶到抢险现场,雨势稍小,就现场采访抢险军民。晚上回到无城,何文清只回家换了套衣服就又赶到单位,连夜编写稿件,编辑镜头素材。第二天,这条题为《团结圩上军民团结保圩堤》的新闻稿就在安徽卫视《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雨势刚刚稳定,无为内河长时间保持高水位,长时间的浸泡容易使圩堤出现渗漏和塌方险情。巡堤查险特别是夜间巡堤查险成为防汛工作的重点,何文清及时向领导建议加大夜间采访力度,增加夜间采访人员,增加巡堤查险的报道频次。他说我年龄大,瞌睡少,夜间最艰苦的时段让我上。每天凌晨2点至4点这一值守人员最容易犯困的时段就成为何文清采访的工作时间,每次都是在圩堤上跑上十几公里,找寻夜间巡堤查险的“闪光点”和“不足处”,早上回到单位,立即编写稿件,直到稿件交出后才在办公室内的沙发上眯一会。

目前,天气虽然进入高温季节,但水位居高不下,无为防汛已进入持久战的关键时段,圩堤上骄阳似火,何文清每天依然不畏酷暑,在圩堤上奔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与全市抗洪军民共同奋战,力求夺取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

通讯员: 倪壮
编辑:朱文静   审核:王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