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字号大小:【    】
发表时间:2020-12-05 08:13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量:

近年来,安徽无为市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组织保障、路径探索、政策支持,抢抓机遇、深挖潜力,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全市263个村(社区)中“空壳村”占比近五分之一,超过一半村为经济“薄弱村”,村集体年均经营性收入不足6万元。到2020年11月,全市共有2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

聚焦组织保障,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新动能”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级班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为市做足“班子”文章,强化发展带动。一是夯实组织基础,把支部建立在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上,提升党组织引领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能力,全市共建立“产业链支部”292个;2018年以来,市四大班子负责人对263个村(社区)进行遍访,建立“四个一”整顿工作机制,83个软弱涣散村全部建立整顿台账和“一村一策”方案,制定整顿措施313条。二是灵活干部培育,实施乡村振兴“领头雁”培育工程,持续壮大乡村振兴的“头雁”队伍,2019年以来,共开班32期,择优80人参加培育;围绕换届完善村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机制,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400余名优秀村后备干部先后被提名推选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建立岗位培育制度,推进村级后备干部锻炼成长,2018年村“两委”换届至今,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已充实到645人。三是强化激励保障,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效有机挂钩,建立村干部奖励报酬发放办法,根据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建立奖励报酬发放具体标准。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线考察识别村干部,以工作成效决定去留进退。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市对镇、镇对村年度综合考核内容,纳入市民生工程建设,实行月督促、季调度、年考核,压实责任,督促镇村干部主动发力、干事创业。

聚焦路径探索,创新村级集体经济高效发展“新模式”

针对镇村地域条件差异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无为市因地制宜,挖掘和整合农村各类资源,采取新形式、新办法、新手段,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一是盘活资源增收,以解决存量资产闲置或低效使用为突破口,重点对门店、厂房、仓库、校舍等存量资产加以盘活利用、规范提升、提高收益,让“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如,襄安镇松院村将村集体油厂改造发包、旧房升级成物流仓库出租,为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二是创新模式增收,由村集体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农村产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提取相关费用发展村集体经济。如,蜀山镇关河村组建“沿山种养殖综合专业合作社”,建立电商交易平台,对地方特色农产品进行统一收储、销售,2020年销售额突破250万元,村级集体增收40余万元。三是领办项目增收,通过领办创办项目工程,助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获得相应固定收益。如,石涧镇石涧社区通过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平台,承建石涧镇养老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利用平台组建工程施工队进行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21.9万元,在扣除机械、人工成本后,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获利3万元。四是劳务经济增收,搭建用工企业和富余劳动力精准对接平台,发挥村级合作社作用,与当地企业对接,通过输送本村劳动力、提供物业管理等形式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红庙镇闸北村成立村劳动中介服务部,年收入24.32万元;赫店镇苏塘村先后引进4个劳务公司,每年带来劳务收入30余万元。

聚焦政策支持,激发村级集体经济稳健发展“新活力”

强村富民,制度是保障,无为市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期,从政策制定入手,积极创造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条件。先后出台《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土地银行”试点工作方案》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村民小组集体“三资”经营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等制度,以改革引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一是土地资源再整合,把农民的承包地、自留地以及宅基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扩大村集体土地面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如,开城镇都督村,自2019年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来,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同时提高了耕地标准,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189亩、产生增减挂节余指标97.64亩、新增耕地81.85亩,极大提高了集体资源发包收入。二是“土地银行”新探索,把农民的土地存入“土地银行”“零存整贷”给经营主体,通过土地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如,开城镇六店村,将农民委托流转的818.6亩地存入“土地银行”,招引出租给安徽根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用于发展“鱼菜共生”项目,村集体每年通过项目管理费增收1.2万元。三是村组“三资”明底数,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村民小组资产资源的占有、经营及日常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健全村民小组“三资”登记、保管、使用和处置等制度,填补村民小组“三资”管理空白点。对村民小组资源发包的形式、合同文本做出统一的规定,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全市集体“三资”发包租赁收入从2019年1330.97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822.35万元。(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孙金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