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发布机构: 无为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文  号: 性: 有效
发布日期: 2022-04-28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无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为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词:

无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为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4-28 10:49信息来源: 无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阅读次数:编辑:黄磊 字号:【  

 

 


 

各镇人民政府直有关单位:

政府同意,现将《无为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4月22

 

 

 


无为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政府令116号)和《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2021年地质灾害情况及地质灾害排查情况和2022年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结果,编制《无为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指导我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2021年地质灾害情况

我市地处沿江丘陵平原区,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地质环境脆弱,人为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和集中强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均属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2019年全市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治理验收,目前全市暂无隐患点。

2021年我市全年总降水量1269.7毫米,比历史同期偏27.9毫米。强降雨主要集中汛期梅雨期偏长,降水偏台风影响小。全年未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

二、2022年地质灾害趋势

根据我市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经2022年度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发现4处崩塌、滑坡孕灾点(见附表1

(一)降雨情况分析

根据市气象局预测:2022汛期(5~9月)的我市总雨量接近常年,为600~800mm(历史平均值为715mm),6月中旬入梅,接近常年,7月中上旬出梅,接近常年或偏晚;梅雨期偏长,梅雨量偏多,暴雨、大暴雨主要集中在梅雨期

预计台风活跃期(8-9月)有1-2个台风影响我市,需要防范可能给我市带来的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和大风灾害。

(二)地质灾害易发时段预测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预测,每年地质灾害主要发灾期为59月份,其中68月份为高发期,在强降水时段,特别是小时降水量达到40毫米以上时,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高。我每年6月、7月降水量约占全年一半以上,且降水集中、单位时段降水强度大,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尤其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段预测

昆山、鹤毛、襄安、泉塘、洪巷等山区丘陵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我市地质灾害主要为建房及筑路切坡引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受威胁对象主要是上述区域内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村庄、零星村户、重要交通干线以及其他重要工程建设项目等。

三、重点防范期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的特征和气象资料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多与降水有关,表现出极强的同步关系。本市主汛期为59月份,降水集中,单位时段强度大,是上述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因此,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应为59月份。

四、重点防范区域

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是露天矿山、山区公路及山区、丘陵地带村民切坡建房形成的高陡边坡地段。

(一)石涧、严桥、蜀山等3个镇的露天采石场以及襄安、十里墩一带轮窑厂的废弃采土场,其架头高,边坡陡,汛期发生崩塌、滑波的可能性较大。                                         

(二)乡村公路、村民住宅在山坡、坡脚以及泄洪渠道等处建设,形成的边坡过高过陡,若其边坡稳定性较差,暴雨期间易造成边坡失稳,发生崩塌、滑波等地质灾害,危及行人、车辆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历史上发生的地质灾害大都因边坡过高过陡,再加上强降雨而导致的。

(三)地下开采过去主要集中于昆山、牛埠、洪巷和泉塘等镇,以开采煤、铜为主,由于缺乏完备的地质资料,加之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较低,以及受乱采滥挖等影响,造成废弃井口密布,地表破坏较为严重,易导致地表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四)河岸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我市长江堤岸、江心洲岸段以及裕溪河、花渡河、西河等内河河流堤岸,如无城镇黄雒社区董村和北埂徐、襄安镇农园社区方圩村和黄口村独山组、姚沟镇五洲村、十里墩镇章坛村沈村、牛埠镇陡门村、陡沟镇凤凰桥村、高沟镇汪场村都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河岸崩塌等地质灾害。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各镇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同志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有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镇要将本行政区域内新发现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并注明联系方式,于5月份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工程建设单位将监测、预防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各地各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等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抓住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各镇要及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二)突出工作重点,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在汛期,各镇及市直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构造复杂的集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旅游景点、重要工程进行巡查。要与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掌握雨情、水情,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划定危险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且予以公告。同时对重点防范地区要定期进行排查巡查,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要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隐患点、各类地质灾害灾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上报市政府。

2、石涧、严桥、蜀山等镇境内的露天采石厂要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的要求,实行分台阶开采,杜绝高架头,及时清理伞檐、危岩、浮,降低边坡角;要加强巡查,设置警示标志。昆山镇要严格按照地下矿山开采行业规范要求,强化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方案》的要求,合理开采,对废弃井口要全部密闭,对以往塌陷区的封填要加强巡查,防止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长江江心洲、重要河流堤岸要防止河岸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汛期要加强堤岸的巡查工作,一旦出现险情,要做好相关人员及财产的转移、撤离等工作。

3、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切坡建房、修路以及其它施工,应采取降低坡高,减缓坡度,设立防护挡墙、排水沟和恢复植被等措施,增强山体边坡的稳定性,避免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4、矿山应按规定合理堆放废石、废渣及尾砂,严格科学管理,确保废石、废渣堆的安全、稳定。对于露天矿山的高架头,较陡边坡应采取措施,限期削坡卸载,做到分台阶开采。井下采矿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生产,不得越层、越界开采,禁止随意开采保安矿柱。

5、矿山地下开采有可能造成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该范围内地表不得新建工厂、住宅等永久性工程。在地质灾害危险地段,如废石堆、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等地段的道路及其附近,应设立警示标志。居民区附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做好群众的转移、撤离准备,发现险情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相关镇和市直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理长江及其支流的河岸崩塌等地质灾害,采取注浆、抛石、砌石护坡等防护措施。

(三)强化防灾避险,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要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向社会公告并设立明显警示标志,组织制定防灾避险预案,明确防灾责任人、疏散路线及临时安置场所等。遇极端天气时,要组织力量严密监测,一旦发布地质灾害四级以上预警信息或发现临灾前兆,要迅速启动防灾避险预案,将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订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和巡查,强降雨期间,要采取临时避让等安全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落实治理经费,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

各镇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需要,结合当地财力,安排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对村民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积极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对于2019年大排查中发现的4户有危险性的切坡建房,由属地镇政府统一管理,并落实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包保责任(见附2

(五)加强宣传培训,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认真开展 “五到位”建设,提高市、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立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和市、镇、村三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监测单位和责任人。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人员业务培训,逐步推广安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努力提高地质灾害监测和预防预警水平。要制订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会商制度,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附表1:            崩塌、滑坡孕灾点防治建议表

编号

孕灾点名称

类型

稳定状态

防治建议

1

昆山镇双河村铜岭道路切坡

崩塌隐患点

欠稳定

树立警示牌,加强监测,尽快治理

2

昆山镇双河村刘院组刘先安家屋后切坡

崩塌隐患点

欠稳定

加强监测、村民自治

3

无为市鹤毛镇万年台景区道路切坡

滑坡隐患点

欠稳定

树立警示牌,加强监测,尽快治理

4

无为市鹤毛镇鹤毛河街道后侧边坡

崩塌隐患点

欠稳定

加强监测、村民自治


 

 

附表2:          无为市村民切坡建房危险分布及责任落实情况一览

 

地区

编号

房主姓名

位置

威胁

人数

切坡情况

稳定性

危险性

处置建议

包责责任

备注

坡长(m)

坡宽(m)

坡高(m)

坡度(º)

WWKS03095

刘典红

昆山镇双河村坎上组

4

12.7

16

12

88

基本稳定

村民自治

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

混合

WWKS03096

刘大奎

昆山镇双河村坎上组

8

8.6

20

8

90

基本稳定

村民自治

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

混合

WWKS03100

刘典忠

昆山镇双河村坎上组

3

4.3

16

4

80

基本稳定

村民自治

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

混合

WWKS05064

周二荣

昆山镇新华村老屋组

4

11

15

10

80

基本稳定

村民自治

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

混合

汇总

4

4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