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统计局副局长徐三兵解读9月份无为市与天长市、长丰县主要指标情况比较分析
前三季度,我市与天长市、长丰县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发展势头。从前三季度GDP核算结果看,与去年全年比较,我市GDP总量与长丰县差距缩小9.7个百分点、与天长市差距扩大5个百分点。
一、主要发展指标对比情况
(一)地区生产总值:前三季度,我市GDP总量457.2亿元,增长4.6%,增速较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天长GDP总量520.5亿元,增长7%,较上半年上升1.4个百分点;长丰GDP总量534.5亿元,增长1.7%,较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我市GDP总量相当于天长市的87.8%、长丰县的85.5%,2021年全年相当分别为92.8%、75.8%,今年上半年相当分别为92.3%、88.7%。总体看,今年以来,我市与天长差距呈现扩大趋势,与长丰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我市增速领先,但总量低于长丰具体为:长丰(41.6亿、1.5%)、无为(34.8亿、4.2%)、天长(26亿、3.1%)。第二产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低于天长、高于长丰,增速分别低于天长、长丰3.2、2.9个百分点。具体为:天长(329.9亿、8%)、无为(240.7亿、4.8%)、长丰(238.7亿、7.7%)。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高于天长17亿元,低于长丰72.6亿元;增速慢于天长1.5个百分点、快于长丰7.6个百分点。具体为:天长(164.6亿、5.9%)、无为(181.6亿、4.4%)、长丰(254.2亿、-3.2%)。
从产业结构看,我市GDP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0.2:49.2:40.6调整为今年前三季度的7.6:52.7:39.7,一产和三产占比下降,二产占比上升;天长由去年的6.7:60.5:32.8调整为4.9:63.4:31.7,一产和三产占比回落,二产占比上升且显著;长丰由去年的10.7:43.4:45.9调整为7.8:44.7:47.5,一产占比下降,二产和三产占比提高,三产占比相对较高。
从工业占比看,全部工业占GDP比重,我市由去年的27.7%调整为今年一季度的35.3%,上半年的33.1%,三季度的32.4%,分别较去年提高7.6、5.4、4.7个百分点;长丰由去年的33.4%调整为今年的35.8%、34.6%,33.7%,分别提高2.4、1.2、0.3个百分点;天长由去年的54.2%调整为今年的52.9%、54.8%、56.9%,分别提高-1.3、0.6、2.7个百分点,天长县域经济工业主导型发展显著。
(二)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9月份,天长市新增规上企业2户,目前总数达到581家,持续位列全省县级第一;我市新增1户,总数为255家;长丰没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总数为356家。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分别低于长丰、天长101家和326家,仅相当长丰、天长的71.6%、43.9%。
规上工业增加值。前三季度,我市规上工业增速10.7%,低于天长2.6个百分点,高于长丰4.7个百分点。和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上半年比较,我市总体平稳、长丰回落后开始稳步回升,天长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具体为:天长(12.5%、15.5%、13.6%、13.3%)、无为(10.9%、10.5%、10.1%、10.7%)、长丰(22.3%、4.8%、2.9%、6%)。其中,在重点企业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拉动下,当月长丰县规上产值突破百亿,增加值同比增长26.2%,创本年单月最高。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连续领跑。去年、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具体为:无为(48.7%、46.2%、46.1%、47.1%)、天长(25.5%、21.7%、19.7%、17.5%)、长丰(38.6%、5%、4.8%、1.9%)。
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和一季度比较,我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产值总量放缓,二季度被长丰反超,三季度继续拉大。从增速看,三地均呈现逐季回落态势。具体为:天长(28.7%、20.6%、12.5%,60.3亿元)无为(15.7%、14%、11%,77.1亿元)、长丰(26.9%、15.9%、10.1%,124.9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低于天长和长丰21.7、105.7亿元,差距较上半年扩大14.7、26.7亿元,增速低于天长4.4个百分点,高于长丰0.7个百分点。分别是:长丰(266.5亿、4.3%)、天长(182.5亿、9.4%)、无为(160.8亿、5%)。其中,限额以上商贸消费品零售额总量高于天长、低于长丰,增速分别低于两地。分别是:长丰(99.6亿、23.3%)、无为(35.1亿、14.7%)、天长(27亿、29.6%)。
(三)发展支撑指标:前三季度,我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继续保持在500亿元以上,但存贷比继续差距明显;工业及技改投资、用电量持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用电总量差距逐步缩小。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9月未,我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55.8亿元,较年初增加132.6亿元,分别比天长、长丰多18.8亿、81.7亿元;贷款余额513.1亿元,较年初增加83.3亿元,分别较天长、长丰少25.7亿、29.2亿元。存贷比为67.9%,分别比天长(91.3%)、长丰(104.9%)低23.4、37个百分点。
全社会及工业用电量。前三季度,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4.5%,分别高于天长、长丰11.5、3.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37.2%,分别高于两地26.6、2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我市全社会用电总量分别占天长、长丰的70.8%、67.1%,分别较去年全年提高6.3、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分别占天长、长丰的55.3%和66.9%,分别提高9.4、11.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前三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分别低于天长、长丰2.6、26.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6.4%,分别高于天长34.4个百分点、低于长丰98.1个百分点;技改投资表现突出,同比增幅达到234.5%,分别高于天长、长丰242.8、121.1个百分点。
(四)发展成果指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差距均明显,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具备一定优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三季度,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0.1亿元,增速为-5.3%;天长为41亿、5%;长丰为41.8亿、1.2%。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47.6亿元,增速为-8.9%,天长为66.5亿元、9.8%;长丰为91.2亿元、34.1%。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分别为36503元、6.5%;长丰为36289元、5.9%,天长为35593元、6.7%,我市总量暂时领先。我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增速分别为15387元、7.2%,长丰为19112元、5.8%;天长为22767元、8.2%,我市农村居民收入总量存在较大差距。
二、天长、长丰新进展
天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581家 位列全省县级第一 近年来,天长市整合帮扶力量,持续推进助企“升规入统”工作,不断扩充和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确保应统尽统、“颗粒归仓”。截至目前,天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已达581家,位列全省县级第一。强化协作,形成帮扶合力。整合天长市经信局、统计局、市场监管局、税务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的资源,基于经济运行数据、工业统计数据、工商注册信息、税务信息等开展前期摸排,通过对企业产值、利润、纳税额等重点经济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摸排出“升规有望”的企业,并建立动态培育库。走访调研,上门精准指导。充分发挥各部门专长,形成强大的帮扶工作合力。通过走访调研,深入“拟升规”企业了解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获悉企业在升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针对申报流程进行精准指导;指导企业完善统计台账,依法依规做好统计工作。一企一策,破解申报难题。天长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为“拟升规”企业制作《走访企业情况登记表》和《企业诉求办理通知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企业制定个性化的申报策略;针对企业的合理诉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求限时办结,并及时反馈问题办理进度。通过把“拟升规”企业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交办清单”,进而变成“履职清单”。据悉,截至2021年底,天长市共有工业企业7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4家,亿元以上企业139家;当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4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9家;产业上,已形成仪表光电缆、装备制造、家电及元器件、玩具服装、健康食品、新型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七个板块,其中仪表光电缆行业2021年实现规上产值375亿元(同期,我市电线电缆规上产值为275.1亿元)。
长丰:坚持不懈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长丰县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增速五县市第一。规模企业309户,鸿路集团成为首个长丰百亿制造企业。一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升级产业政策,制定35条“三强攻坚”工作举措,围绕企业智能化改造、百亿企业培育、企业创新、绿色发展、亩均效益、企业上市等重点任务,拿出真金白银,给予企业最大、最优政策扶持,单个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补。二是结合四送一服、千名干部进万企活动,加大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困难企业走访,摸排企业困难和问题,分类汇总,派单销号,跟踪督办。三是发挥县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作用,深化政策宣传、项目申报、银企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满意度,打响长丰为企服务“店小二”金子招牌。重点突出强化企业培育,增加发展新动能。制定“个转企、小升规”行动方案,出台百亿级制造企业培育计划,分阶梯加大扶持,精准发力,推动小企业上规模,大企业上台阶,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50户以上。瞄准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紧抓长三角产业调整机遇期,创新招商方式,集中要素资源,为大项目预留未来空间,实现百亿工业项目大突破。今年1-9月份,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4.5%。
三、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干最好、争第一、当标杆”的争先创优意识,积极营造“互学互比互赛”的比学赶超氛围,激励全市上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一要奋力干最好、争第一、当标杆,就要不折不扣做好“必答题”。“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都是一道道必须认真细致、答对做好的“必答题”。这些“必答题”对应的都是一项项系统工程,都要落实到一项项具体工作当中去。要聚焦真抓实干,在观念方法上“破例”,在重点领域上“破关”,在工作作风上“破难”。同时,对照具体要求找差距,结合各自任务抓落实,把每一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透,高质量拿出高分报表,充分展现“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硬核实力。二要奋力干最好、争第一、当标杆,就要自我加压做好“自选题”。寻找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和科学方法,就是各自的“自选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以奋斗者、奔跑者的姿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事事想在前面、冲在前面、干在前面,与快的比速度、与强的比干劲、与好的比业绩。同时,要敢打敢拼、敢闯敢试、敢作敢为,做到“有红旗必扛、有第一必争”,争做“先行者”,勇当“排头兵”,突破“天花板”,在拉高标杆中争先进位,在加压奋进中开创新业绩。
当前,无为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五大主导产业加速发展,比亚迪、楚江、三只松鼠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投产,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发展质量越来越好,全市上下人心思齐、人心思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蔚然成风。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小跑不行,慢跑不行,不跑更不行”的危机意识,全力营造“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在新的赶考路上干出一番“耳目一新”“刮目相看”的新业绩,在“扛旗争先 再创辉煌”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