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统计局副局长徐三兵解读2022年度无为市与天长市、长丰县主要指标情况比较分析
2022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经济总量实现了新跨越,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指标对比情况
(一)从经济总量看,全年我市GDP总量跨越600亿元台阶,达到609.9亿元,增长5.2%;天长GDP总量跨越650亿元台阶,达到686.1亿元,增长7.3%;长丰GDP总量跨越800亿元台阶,达到823.8亿元,增长3.7%。全年我市GDP总量与天长、长丰差距分别为76.2亿和213.9亿元,分别较2021年度扩大31.5亿和29.8亿元。
(二)从产业结构看,我市三次产业占比由2021年的10.2:49.2:40.6调整为10.4:48.7:40.9,二产占比略有下降。天长三次产业占比由2021年的6.7:60.5:32.8调整为6.4:61.1:32.5,二产提升0.6个百分点。长丰三次产业占比由2021年的10.7:43.4:45.9调整为10.6:47.8:41.6,二产提升4.4个百分点。我市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与天长、长丰不一致,相对来说,天长二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取得全省县域增速第2)主要动力。
(三)从工业发展来看,2022年末,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比2021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8.2%,工业占GDP比重27.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天长规上工业企业585家,持续保持全省县域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比2021年回落1.1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7.5%,占GDP比重达到54.4%,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长丰规上工业企业359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4%,比2021年下滑5.9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298.6亿元,增长12.1%,占GDP比重为36.3%,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我市规上企业数分别比天长、长丰少了329家和103家,工业增加值总量分别比天长、长丰少206.7亿和132.3亿元,表明我市工业发展明显不足。
(四)从建筑业发展来看,2022年末,我市建筑业资质以上企业179家,全年实现产值首次跨越百亿大关,达到109.9亿元,增长10.3%;天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业98家,全年累计产值130.3亿元,增长17.2%;长丰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58家,全年累计产值183.6亿元,增长10%。我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比天长多81家、比长丰少79家,全年产值分别比两地少20.4亿、73.7亿元。最近公布的2022 年度安徽省建筑业 10 强县(市)名单中,长丰位列第5、天长第6、我市第8。
(五)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全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跨越200亿元大关,达到221.4亿元,增长4.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50.1亿元,增长13.4%;天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样跨越200亿元关口,达到243.1亿元,增长6.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38.2亿元,增长28.6%;长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跨越300亿元大关,达到341.1亿元,增长1.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133.5亿元,下降0.3%。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低于两地21.7亿、119.7亿元,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天长多11.9亿,比长丰少83.4亿元。
(六)从固定资产投资看,全年,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4%;天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9%;长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6.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5.3%。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增速分别低于两地6.1、3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速比天长快11.5百分点,比长丰慢89.9个百分点。转型投资步伐领先。我市技改投资全年增长98.2%,分别高于两地70.6、61.4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我市战新产业产值全年增速达到55.8%,分别比两地加快39.1、57个百分点。
(七)从财政收支来看,全年,我市财政总收入46.6亿元,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8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8亿元,增长8.6%。天长财政总收入68.6亿元,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7亿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7亿元,增长4.7%。长丰财政总收入83.9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9亿元,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亿元,增长43.5%。我市财政收入总量与增速与两地均存在不小差距,其中,在总量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也存在一定差距。
(八)从居民收入看,全年,我市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968元、25921元,分别增长5.9%、7.4%;天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892元、25960元,分别增长6.3%、7.2%;长丰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5432元、27587元,分别增长5.6%、7.2%。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天长、长丰多3076元、1536元,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两地39元、1666元。我市城乡收入比为1.81,分别比天长(1.69)、长丰(1.65)高0.12、0.16个百分点。
(九)从金融市场看,2022年末,我市各项存款余额759.9亿元,增长18.8%,各项贷款余额489.6亿元,增长13.9%,存贷比64.4%;天长各项存款余额660.8亿元,增长22.5%,各项贷款余额603亿元,增长23.6%,存贷比达到91.3%;长丰各项存款余额632.1亿元,增长10.5%,各项贷款余额658.6亿元,增长21.3%,存贷比达到104.2%。我市存款余额分别比天长、长丰多出99.1亿、127.8亿元,但贷款余额低于两地113.4亿、169亿元,存贷比分别低于两地26.9、39.8个百分点。
(十)从用电需求看,我市全社会用电量28.1亿千瓦时,增长26%,其中,工业用电量15.7亿千瓦时,增长39.7%;天长全社会用电量38.8亿千瓦时,增长12.2%,其中,工业用电量26.6亿千瓦时,增长8.9%;长丰全社会用电量41.7亿千瓦时,增长21.1%,其中,工业用电量22.6亿千瓦时,增长11.4%。从总量看,我市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与天长、长丰差距仍旧明显,但增长速度较快,差距逐步缩小。
二、天长、长丰新进展、新经验
天长:天长市确定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及十大行动 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8%以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经济增长。重点开展的十大行动:一是全力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坚持“三全”项目管理工作机制,把项目和投资摆在突出位置,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天长”;二是全力开展企业分层培育行动。坚持“51111”分层培育目标(即从2022年开始,计划通过5年努力,力争百亿企业达10家左右,上市公司达10家左右,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100家左右,规上企业达1000家左右),加快形成工业企业“未来森林”,建设更高质量的“活力天长”;三是全力开展实体经济提效行动。坚持以构建“3+3”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导,推进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建设更高质量的“千亿天长”。四是全力开展乡村振兴提质行动。坚持“1234”发展思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建设更高质量的“美好天长”。五是全力开展开放平台建设突破行动。坚持“高质量、一体化”,深度融入长三角,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质量的“开放天长”。六是全力开展镇域倍增赶超行动。坚持构建“4+6”镇域经济新格局,建设更高质量的“共进天长”。七是全力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坚持“品质提升、功能完善、精细管理、数字赋能”,建设更高质量的“宜居天长”。八是全力开展善待“母亲河”行动。坚持以提升白塔河流域水环境为重点,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建设更高质量的“生态天长”。九是全力开展民生实事暖心行动。坚持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建设更高质量的“幸福天长”。十是全力开展风险防范化解行动。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建设更高质量的“平安天长”。
长丰:长丰县2022年全年历史性实现工业产值过千亿 2022年,长丰县围绕“两新一示范”定位(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县、合肥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高地,实现全域协调发展新突破),统筹兼顾、难中求成,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长丰县成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做到“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抓到底”,为企业创优营商环境。长丰县坚持“红灯呈报”“周六解题”,为重点企业提供“贴身服务”,扁平化、高效化、清单化、闭环式为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长丰县通过先后召开的28次周六解题会,倒排工期、抢抓进度,完成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确保各项目如期开工、投产、达产。各项政策措施成为该县强产兴业的有效“推手”。付出就有回报。2022年,长丰县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全年领跑,连续荣获省投资“赛马”激励,比亚迪、中创新航、优信汽车三个百亿项目均在一年内建成投产,全年已历史性实现工业产值过千亿、单月工业产值达百亿、亿元企业超百家。百亿企业增至3家,上市企业“花开4朵”,规上工业企业达359户、净增50户,市场主体突破11万户。新签约78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近600亿元,其中超50亿元项目2个、超百亿元项目2个。2023年,长丰县将以千亿县为冲刺赛道,聚焦“强县、富民、善治”,奋力建设“三个强县”、实现“三个新突破”,以高质量一体化推动高水平现代化,开创千亿长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三、工作建议
一是围绕工业扩量提质增效。从标兵看,差距在二产、短板在工业。2022年我市第二产业总量(GDP)分别低于天长、长丰122.3亿、96.9亿元,工业总量(GDP)分别低于两地206.7亿、132.3亿元。从追兵看,2022年GDP总量紧随我市的巢湖市【2022年GDP608亿元、增长4.3%】、庐江县【2022年GDP601.5亿元,增长7.8%,为全省县域最快增速】。我市主要指标十四五实现赶超目标,扩大二产规模、提升工业占比应为重点,持续深度谋划招引一批制造业大项目是关键。
二是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服务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市服务业发展“短板”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增速慢,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传统行业仍占据绝对比重,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发展不足会制约结构优化、减缓发展步伐。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坚持规划引领,围绕县域主导产业、GDP核算短板行业,加快重大服务业项目招引。持续推进服务业小升规、个转企、主辅分离等工作,以高质量服务业构建高质量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