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预警信息
发布机构: 无为市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文  号: 性: 有效
发布日期: 2025-04-07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公共卫生预警信息】二零二五年四月芜湖市疾病风险提示
词:

【公共卫生预警信息】二零二五年四月芜湖市疾病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5-04-07 10:52信息来源: 无为市应急管理局阅读次数:编辑:陈恩婷 字号:【  

 四月春暖花开,气温逐渐上升,正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节。随着清明节的临近,人们外出祭扫、聚会聚餐的活动也逐渐增多。芜湖疾控在此温馨提醒广大居民,在享受美好春光的同时,仍需警惕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狂犬病等传染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该病主要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患者黏膜疱疹液等也可被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

健康提示

1.接种疫苗。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2.避免接触患儿。尽量减少与患病儿童接触,不要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3.保持手卫生。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尤其在饭前、便后,及时做好手卫生,可按七步洗手法,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净双手。

4.减少聚集。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教室、房间等儿童聚集场所要经常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俗称“蜱虫病”,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蜱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14天,临床表现以发热(多在38℃以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和肌肉酸痛等。人群普遍易感,在山区、丘陵及林地等地方性流行区域生活生产的居民、劳动者,以及赴该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健康提示:

1.远离野草灌木。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

2.定期清理环境卫生。清除杂草,清理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防止蜱虫孳生。如果发现宠物或牲畜有蜱虫寄生,可以用杀蜱药剂进行药浴。

3.加强个人防护。蜱虫活跃季节,进行园艺、采茶、露营等活动时穿长袖衣裤,喷洒趋避剂(含避蚊胺等)。

4.进入室内做好检查。户外活动回家后要仔细检查皮肤、衣物、背包和宠物,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

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感染后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易感动物主要包括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禽类、鱼类、昆虫、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们穿着较为单薄,动物致伤事件更容易发生,由此带来的狂犬病风险也会逐渐增高。

健康提示:

1.注意不要与流浪猫狗近距离接触。人与宠物犬都要避免被流浪犬、猫或野生动物咬伤。不要接触、收养来历不明的流浪犬、猫等动物。家长应教育并照管好儿童,不要因好奇而激惹、接触危险动物,如被咬伤或抓伤一定要及时报告家长。

2.动物接种疫苗。家中饲养的宠物猫狗需接种疫苗,同时注意千万不要与宠物过分亲近,特别是宠物吃食时,不要去逗它。

3.暴露后处置是暴露后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及时、科学和彻底的暴露后预防处置能够避免狂犬病的发生。一旦被猫狗咬伤或抓伤后,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如有条件,建议使用专业清洗设备和专用清洗剂对伤口内部进行冲洗。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避免清洗剂残留。除伤及大血管外,切忌包扎伤口。应尽快前往正规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咬伤严重者需同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