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为市2022年第三批财政衔接资金项目计划的公告
经研究,我市2022年第三批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共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598万元,实施项目7个。现予以公告,公告期10天(5月20日——5月30日),咨询电话:0553-6612019或12317。
附件:1、关于下达2022年第三批财政衔接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
2、无为市2022年第三批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明细表
无为市乡村振兴局
2022年5月20日
无为市2022年第三批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明细表 | |||||||||||||
单位:万元 | |||||||||||||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 实施地点(要求具体到镇到村) | 实施期限 | 建设任务及补助标准 | 建设性质 | 资金规模 | 资金来源 | 绩效目标 | 联农带农机制 | 备注 | |
中央财政 | 其他资金 | ||||||||||||
合计 | 598.00 | 598.00 | 0.00 | ||||||||||
一、产业发展 | 5 | 300.00 | 300.00 | 0.00 | |||||||||
(一)补助类 | 1 | 200.00 | 200.00 | 0.00 | |||||||||
1 | 产业发展 | 特色种养业产业奖补 | 农业农村局曹昌芹 | 20个镇 | 2022年12月 | 对脱贫户监测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奖补 | 新建 | 200.00 | 200.00 | 0.00 | 带动脱贫户监测户增收 | 提高种养水平,增强内生动力 | |
(二)科技帮扶项目 | 4 | 100.00 | 100.00 | 0.00 | |||||||||
2 | 产业发展 | 科技帮扶项目 | 无为市经信局(科技局)谢玉年 | 红庙镇海云村 | 2022年9月 | 奖补安徽海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新建牡丹菊花产业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吸纳脱贫户(农户)务工。 | 新建 | 22.00 | 22.00 | 0.00 | 吸纳当地20户-30户农户(困难户)务工增收,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授权专利不少于2项,开展技术培训。积极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 通过就业、帮扶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困难户、普通农户增收,通过技术培训提升周边群众技能水平 | |
3 | 产业发展 | 科技帮扶项目 | 无为市经信局(科技局)谢玉年 | 牛埠镇临湖村 | 2022年9月 | 奖补无为县翔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覆盆子新品种引进及略色高校栽培技术示范,吸纳脱贫户(农户)务工。 | 新建 | 28.00 | 28.00 | 0.00 | 吸纳当地15户左右农户(困难户)务工增收,申请专利不少于1项,开展技术培训。 | 通过就业、帮扶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困难户、普通农户增收,通过技术培训提升周边群众技能水平 | |
4 | 产业发展 | 科技帮扶项目 | 无为市经信局(科技局)谢玉年 | 昆山镇涧李村 | 2022年9月 | 奖补无为腾龙生态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白茶科学种植示范推广,吸纳农户务工。 | 新建 | 26.00 | 26.00 | 0.00 | 吸纳当地30户左右农户(困难户)务工增收,申请专利不少于2项、授权专利1项、开展技术培训。 | 通过就业、帮扶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困难户、普通农户增收,通过技术培训提升周边群众技能水平 | |
5 | 产业发展 | 科技帮扶项目 | 无为市经信局(科技局)谢玉年 | 昆山镇石门村 | 2022年9月 | 奖补无为圣达农宝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实施畜禽保种和设施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吸纳脱贫户(农户)务工。 | 新建 | 24.00 | 24.00 | 0.00 | 吸纳当地15-20户左右农户(困难户)务工增收,开展技术培训。积极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 通过就业、帮扶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困难户、普通农户增收,通过技术培训提升周边群众技能水平 | |
三、乡村建设行动 | 2 | 298.00 | 298.00 | 0.00 | |||||||||
人居环境整治 | 2 | 298.00 | 298.00 | 0.00 | |||||||||
6 | 人居环境整治 | 美丽乡中心村建设 | 农业农村局曹昌芹 | 20个镇 | 2023年9月 | 25个中心村开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 新建 | 175.85 | 175.85 | 0.00 | 完成中心村建设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 |
7 | 人居环境整治 | 宜居村庄建设 | 农业农村局曹昌芹 | 20个镇 | ![]() ![]() ![]() ![]() ![]() ![]() |
60个宜居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 新建 | 122.15 | 122.15 | 0.00 | 完成宜居村庄建设 |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