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严桥镇沈斌村家长学校开展“芜家共成长”系列活动
沈斌村家长学校使用腾讯公益“99公益日”期间自筹公益善款,实施安徽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皖家幸福驿站“智慧家长”公益课堂项目,全年多次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倡导绿色阅读,拒绝网络沉迷”亲子主题教育讲座
2024年5月12日在沈斌村家长学校开展“倡导绿色阅读,拒绝网络沉迷”亲子主题教育讲座,共有40余名家长及孩子参加本次讲座,王美老师通过讲解让家长们认识沉迷网络的危害以及了解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切实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
“关爱生命 安全出行”宣传活动
2024年 6月8日沈斌村家长学校走进坡坝小学开展“关爱生命 安全出行”安全教育讲座,共有50余名家长参加讲座,陈赛飞老师通过近期的几起案例告诫各位家长1、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2、防火、防电、防气等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懂得安全的重要意义。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人人讲安全,保证人人都安全。
“防溺水暨暑期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为切实做好暑期儿童安全教育工作,2024年7月6日上午,沈斌村家长学校走进梅山幼儿园开展“严防溺水,安全一夏”防溺水及暑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活动邀请了30余名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和30余名家长参加。梅山幼儿园园长杨良红说到防溺水安全教育是每个家庭和学校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杨园长还为大家讲解了预防溺水的“六不准”
和“四不要”。
防性侵、防电诈等安全教育讲座
8月30日,严桥镇妇联联合镇司法所、平安法治办和派出所等部门及沈斌村家长学校共同走进严桥高中开展防性侵、防电诈等安全教育讲座。综治办方瑞通过播放校园防猥亵性侵安全教育警示纪录片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1.预防性侵的重要性2.性侵的常见手段3.识别性侵的警示信号以及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性侵。严桥派出所民警讲解了学生群体容易遭遇的典型诈骗类型,包括网络游戏诈骗、电话手表诈骗、网上追星诈骗等,并提醒同学们做到“三不”;详细介绍了毒品的种类、危害及毒品与艾滋病之间的紧密联系,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心连心 手牵手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亲子活动
9月17日,沈斌村家长学校开展“心连心 手牵手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课堂活动,方芳老师为所有参与人讲解了中秋文化,让在场的家长和孩子们对中秋节的历史与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场还发放了月饼,本次活动成功地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升了辖区内村民的幸福感。
手工剪纸绘画——我爱你中国
9月24日为迎国庆,庆“十一”梅山幼儿园学生在志愿者以及方老师的带领下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制作关于“民族”气息的手工作品为祖国母亲75周岁生日献上一份祝福。经过同学们的努力,不但将作品完美的制作成功,还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童心向党 歌颂祖国”
10月1日严桥镇妇联携手沈斌村家长学校开展“童心向党 歌颂祖国”亲子活动,特别邀请了坡坝小学校长、老师及30余名学生和家长。活动以观看建国主题短片、聆听陈广辉校长授课“呵护童心 筑梦未来”和陈赛飞老师“家校社协同育人”经验交流等形式,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文化,自觉地增强了爱国情怀。活动还通过知识问答、发放小礼品等方式,丰富了孩子们对于严桥镇红色英雄人物和红色历史文化的认知,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回报家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活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营造浓厚的“普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氛围,10月29日下午,沈斌村家长学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讲活动。活动邀请了安徽有为律师事务所付安定律师进行授课。付律师从《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关于尊重未成年人的意见、家校共育、“双减”下的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庭提供帮助、家庭教育缺位监护人的惩戒、防治家庭暴力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引导家长们“依法带娃”。
“暖民心之爱 健康入校园”健康知识宣讲
11月5日沈斌村妇联邀请严桥镇卫生院各科室医生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免费检查身体通过体检,可以动态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有利于早期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其意义在于保证儿童健康成长,通过体检可以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健康问题,如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视力和听力问题等,并及时给予治疗和指导。
《少儿行为习惯养成》家庭教育宣讲
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小学生少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12月6日上午,沈斌村家长学校开展《少儿行为习惯养成》家庭教育宣讲活动,活动特别邀请了坡坝小学优秀教师张芬芬来指导和讲解。张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少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她指出,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也是他们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家长们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是要多关注孩子们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