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类: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警示
发布机构: 无为市牛埠镇 成文日期:
文  号: 性: 有效
发布日期: 2023-04-27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五一”假期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词:

“五一”假期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发布时间:2023-04-27 17:17信息来源: 无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阅读次数:编辑:俞希望 字号:【  

“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气温逐渐升高,假日期间出游人数增多。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无为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无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科学健康消费。

一、购买食品要正规

购买食品要到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等场所采购。购买时做到“三查三注意”:一查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不要购买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二查食品和原料的生产日期和保存日期,注意查看是否超过保质期;三查食品外观,注意不购买感官异常的食品和原料,并索取发票、购货小票等凭证。

外出野餐游玩,选购寿司、凉菜和卤菜这类即食产品时,要注意气温升高,会导致微生物繁殖加快,若产品本身加工过程污染或保存条件不当,可能存在腐败变质或感染致病菌的情况。尽可能选择保质日期内、新鲜且未过夜的产品,并于0~5℃冷藏环境下保存。  

二、食用野菜要谨慎

外出品尝野菜时,尽量选择大众所熟知的品种,且确保熟透后再吃。郊游途中路边生长的野果、野菜、野蘑菇类不要轻易采摘尝试,避免误食中毒。

三、生食海产品要警惕

食用生食海产品不当会引起食源性疾病。要警惕以下常见风险:一是要注意寄生虫,如淡水产品中的肝吸虫,深海鱼中的“异尖线虫”;二是要注意致病菌,如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可引起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呕吐、发热,严重出现脱水、休克及意识障碍,在夏秋季尤为高发;三是要注意病毒,生蚝(牡蛎)、蛤等贝类海产品容易富集诺如病毒,生食受其污染的水产品可引起恶心、腹泻、呕吐、发热等不适症状。

在外品尝生食海产品时,要选择有生食类食品制售资质的餐厅,选择新鲜低温贮存的产品,特别提醒:酒、醋等并不能杀死寄生虫及病菌。

四、外出聚餐要节制

天气炎热,大家大饱口福时,也要避免饮食过量、冷热不和,引起肠胃不适。聚餐时,提倡使用公勺公筷,讲究文明饮食,根据用餐人数合理点餐,自觉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主动践行“光盘行动”,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五、夜宵饮酒要适度

夜宵美食比如小龙虾、烧烤等,食用时要注意肉质新鲜无异味,熟透后再吃;凉卤菜最好现做现吃;酒水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饮酒应当适量。

六、网红餐饮要避坑

近两年网红餐饮热度不断升高,但食品安全事件也屡有发生。大家在打卡网红餐饮时要注意避免“踩坑”。一是要注意环境卫生,关注餐饮店铺的桌面、地面及后厨环境情况,选择环境卫生规范的餐厅。二是要注意食材烧熟煮透,网红餐饮店一般人流量大,可能存在食材未加热充分的情况,在食用时,要注意食品是否烧熟煮透。三是要注意人员卫生,餐饮工作人员穿戴清洁卫生,接触熟食产品时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食品制作过程规范无风险。四是注意餐饮具卫生,制作餐饮的容器、刀具等要干净卫生,生熟食材用具分开,避免交叉污染。五是注意饮品安全卫生,果汁饮品最好现榨,饮品容器干净。

七、网络订餐要查看

网络订餐要查看商家证照信息、菜品原材料、店铺评价等信息,尽量选取近距离的餐饮单位订购,以缩短食物运送的时间。收到餐食后,要检查食安封签是否完整、包装是否完整、是否有被开启的痕迹、餐食是否被污染等,并及时加工或食用,勿长时间存放。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食品和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

八、保健食品要看清

购买保健食品除了看生产日期、厂家等,还要看外包装上的“蓝帽”标识,无“蓝帽”的食品不是保健食品,不具有特定保健功能。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每款保健食品都有其特定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选购保健食品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按需采购。凡声称有疾病预防、治疗等作用的一律不要购买。同时提醒大家: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出门在外,特别是当有老人、小孩和孕妇等免疫力相对低下的群体随行时,更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消费。在购物、就餐消费后要索取购物、就餐发票、凭证,并妥善保存。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发现食品经营者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及时拨打12345或者12315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