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检查结果公告】洪巷中心学校控辍保学督查工作
1.完善机制,依法控辍。
各校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广泛开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督促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依法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动员和辍学学生劝返复学的登记与书面报告制度,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对未报到的学生登记造册并逐一核实原因,主动与行政村(社区)对接在校流失学生信息,并配合政府部门做好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动员、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和家访制度,加强家校联系,对控辍保学重点对象开展经常性家访,做好思想工作,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帮助;经劝返仍不到校或无法联系上的,学校要及时书面报告属地行政村(社区)和洪巷中心学校。
2.加强监管,制度控辍。
报告制。各校要加强学生管理,随时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对未到校学生要及时追踪去向、追查原因。要利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学籍系统)做好(疑似)辍学学生标注登记工作,标注情况要立即向中心校报告,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学籍系统信息与实际一致。
台账制。各校对本校学生在校情况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尤其是对转出(或违规外出借读)、休学的学生,要明晰其去向。目前已辍学的,要依法依规劝返复学,确保零辍学。同时,积极配合镇政府、行政村(社区)摸清辖区内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就读信息,重点是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义务教育适龄子女就读信息,并利用安徽省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中全国学籍查询功能,协助核查本地户籍外出就读学生的学籍建立情况。台账要及时更新。
3.提升水平,质量控辍。
各校要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消除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对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和指导,鼓励中心校分工同志采取蹲点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要加快特色而有质量的乡村学校建设,加强中心学校对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管理。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小班化教学优势,积极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确保中小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4.落实资助,帮扶控辍。.
认真维护建档立卡学生资助管理系统,落实义务教育“四免一补”和贫困家庭资助政策,切实提高扶贫成效,完善不能到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制度。
5.强化师德,情感控辍。
各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强化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要把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作为控辍保学的重点任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性和获得感,用情感感化学生、留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