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墩镇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主动对接各载体单位,由镇主要负责人牵头,依托镇域特色资源和生态优势,每月不少于1次外出招商,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十里工业园产业园,深入开展“四送一服”,营造“四最”营商环境,引荐上下游产业项目落户无为经济开发区。
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发展特色综合种养业,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夯实扩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推进新生中心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时代风尚,丰富文娱活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抓好村庄布点规划工作。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严格管控居民焚烧秸秆、“散乱污”企业乱排乱放行为,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并做好后续管护,健全河长制、林长制管理措施,对现有的各类环境突出问题全部整改清零。
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将目标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各个人头,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民生保障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力量,切实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通报制度,实行全程监督、跟踪管理,落实追究问责,确保钱款用得其所,工程按期结束,让群众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借势“互联网+政务服务”,搭建高效服务平台。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强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持续抓好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继续向上争取水毁修复、灾后重建等资金投入,尽快补齐水利、交通、农田整治、城乡排涝、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短板弱项。完成堤防加固工程建设,全力协助推进水站建设。
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畅通社情民意。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悉心听取各方意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行政规范化水平。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雷厉风行,马上就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打细算、勤俭节约,把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
四、“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农业基础地位不容动摇。鼓励支持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观光旅游。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以地入股,增加就业和收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走精深加工之路,提高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维护农民切身利益,进一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招商引资工作不能松劲。规划谋篇全镇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做好基础性工作。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精准招商,组织在外成功人士回乡集中考察,设法抢占先机,争取返乡创业。根据全市产业结构布局,有针对性地引荐大企业、大公司签约落户无为经济开发区。
推动乡村振兴不得怠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抓好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人居环境全面整治、民生工程提质增量、乡风文明培育践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乡村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和谐统一。
社会事业发展不可大意。加强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推荐上岗,实现农民综合素质提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良性互动。完成农村教学点撤并工作,提高办学品位和水平,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完善医疗卫生领域软硬件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生态环境保护形成长效机制。
党建引领作用不同寻常。围绕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配齐配强村(社区)党总支队伍力量,发挥“头雁效应”和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村干部量化考核,进一步落实“村为主”管理机制,加大重点工作督查指导力度,为建设幸福美丽十里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政府自身建设不绝于耳。建设法治政府,搞好政务公开,强化公仆意识,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监督。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持之以恒抓好干部党风廉政教育,用制度管人,按法规办事,坚持标本兼治,狠刹不正之风,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务实的干部队伍。
成绩不会白白等来,辉煌需要真干大干。十里墩镇在全力以赴的同时,也恳请市委市政府从以下五个方面给予协调和支持。一是加强与省级部门沟通对接,尽快将铜陵淡水豚保护区范围调整出列,为我镇复苏工贸经济、繁荣种养产业创造根本前提。二是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管护等方面的资金倾斜和技术指导。三是加强向外宣传推介十里特色农产品和生态优势,帮助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四是加强对市直单位工作交办机制的规范,应考虑在基层执行完成的可操作性。五是加强干部待遇结构调整优化,提高镇村两级工作积极性、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