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无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克服了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困难,万众一心,顽强拼搏,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全面进步,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奠定了厚实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0亿元,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59.7亿元,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为15456元,比上年增长15.3%。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2016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7%。“十一五”时期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6.4:38.7:34.9调整为2010年的17.5:55.4:27.1。
二、农 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4701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农业增加值169948万元,增长7.5%;林业增加值14681万元,增长13.1%;牧业增加值47772万元,增长5.6%;渔业增加值67460万元,增长12.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4840万元,增长16.4%。
全年粮食作物面积7.2万公顷,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51.9万吨,增长0.4%。单产和总产在去年的高水平基础上又实现了较好的增长。油料播面3.5万公顷,下降2.2%,油料总产量7.4万吨,下降20.3%。蔬菜播面2.2万公顷,蔬菜总产量51.6万吨,增长6.2%。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 ||
|
|
单位 :吨 |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 食 |
518513 |
0.4 |
其中:夏粮 |
55843 |
5.9 |
早稻 |
33442 |
-11.2 |
秋粮 |
429228 |
0.7 |
油 料 |
74153 |
-20.3 |
其中:花生 |
2370 |
-0.6 |
油菜籽 |
70901 |
-20.7 |
棉 花 |
41056 |
1.9 |
糖 料 |
14782 |
-3.1 |
茶 叶 |
203 |
4.1 |
水 果 |
68723 |
2.7 |
蔬 菜 |
516187 |
6.2 |
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204公顷,新封山育林面积233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9360公顷。全年生猪出栏257235头,比上年增长3.5%。肉类总产量50371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总产量21880吨,比上年增长0.7%;牛肉总产量2898吨,比上年增长2.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10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5.0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77.4千公顷,增长0.2%。
三、工业、建筑业
2010年全县工业领域继续实行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112668万元,同比增长2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26887万元,同比增长24.1%。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7.07%,比上年提高2.32个百分点。全县227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762431万元,增长69.7%;实现利税总额321141万元,比上年增长36.6%;总资产负债率45.8%,同比略有上升;全部资产利税率8.5%,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12家,亏损面达5.3%,亏损企业亏损额2178万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增加,推动建筑业生产有序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7亿元,同比增长1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5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3.0亿元,增长39.8 %。其中,城镇及以上完成投资182.7亿元,增长43.9%;房地产完成投资19.6亿元,增长48.3%;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10.6亿元,下降12.3%。
从三次产业完成情况看,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亿元,下降35.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8.2亿元(全部为工业投资),增长5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3亿元,增长22.2%。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5.1:69.5:25.4调整为4.3:138.2:40.3。
从资金来源情况来看,企业及单位自筹资金仍是投资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全年城镇投资项目自筹资金155.2 亿元,比上年增长64.8%,占全年到位资金86.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6929万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58364万元,同比增长52.4%。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578565万元,同比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6536万元,50747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8.4%和17.3%;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5593万元和9732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3%和29.6%。
全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3个,成交总额达3.6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10276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上11.0%,其中,出口总额达38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倍。全年累计利用外资6498万美元,同比增长28.9%;利用内资1134300万元,同比增长37.8%。
旅游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1亿元,国内旅游总人数达10万人次。
七、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5%。
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运输周转量 |
万吨公里 |
197536 |
15.0 |
公路 |
万吨公里 |
97509 |
15.5 |
水运 |
万吨公里 |
99157 |
14.0 |
旅客运输周转量 |
万人公里 |
496384 |
12.5 |
公路 |
万人公里 |
495715 |
12.5 |
水运 |
万人公里 |
663 |
11.5 |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089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615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5932万元。全县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92万户,电话普及率(含移动)达到48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56755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收入177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289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税收收入79192万元,比上年增长33.0%,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78.2%,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全年财政支出259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84333万元,占支出合计的32.4%;医疗卫生事业支出25944万元,占支出合计的9.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338万元,占支出合计的14.4%;农林水事务支出31740万元,占支出合计的12.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0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03亿元;企业存款20.86亿元,增加4.1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89.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7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3.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35亿元;中长期贷款24.67亿元,增加8.12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县保险系统保费收入26247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722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8605万元。赔款和给付支出5540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4499万元,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043万元。
九、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为52.6万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全年参观人员达3千人次。全县档案馆 1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7.10万卷(件),库容面积3123平方米。
年末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招生6761人,在校生15049人,毕业生4411人;普通高中16所,在校生25513人,;普通初中64所,在校生60303人;小学330所,在校生87795人;幼儿园51所,招生13995人,在园幼儿16834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2010年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115.6万人,参合率达96.1%。
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年共组织群众性竞赛12多次,直接参赛人数10万人次。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体育彩票产业稳步发展。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1424389人,比上年末增加128人。全年出生人口14394人,出生率为10.1‰;死亡人口11601人,死亡率为8.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15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消费性支出10873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食品支出4725元,增长18.2%;交通通讯支出959元,增长19.1%;居住支出1122元,增长13.0%。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545元,比上年增长10.3%。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93元,增长17.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48元,增长23.2%,其中食品支出增长18.2%,交通通讯支出增长19.1%,居住支出增长13.0%。
年末全县有48102名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有34826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18499人参加失业保险,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038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49641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煤、铁、铜、硬石膏、石炭岩、砖瓦粘土等22种,探明储量8种,其中煤400万吨,铁1200万吨,铜矿石300万吨,硬石膏87000万吨,明矾石350万吨,全县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13种。
年末全县有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300公顷。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473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为98.2%,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98.9%,已建污水处理厂1座。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0起,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0起,火灾事故27起。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5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5人,比上年下降42.7%。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