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发改委2021年新闻发布会--无为市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1-12-31 14:12信息来源: 无为市人民政府阅读次数: 字体:【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发布地点:市政府办会议室

发布人: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江平

市发改委综合股 宣杨

发布单位:无为市发改委

发言稿:

各位媒体和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参加2021年无为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无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下面,向大家简要介绍2021年无为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2%,高于全年目标增速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6%、15.1%和11.5%。主导产业加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高于全年预期目标增速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6.5%。建筑业实现产值105亿元,增长30 %。重点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35 %。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战新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6%和52 %。战新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8%,提高5个百分点。投资消费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亿元,增长26%。

二、产业转型持续推进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工业企业制造标杆,重点扶优扶强20强工业领军企业。鼓励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华菱等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贝驰生物、安高电气等5家企业被评为芜湖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升试点行动,出台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方案,重点培育6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标杆示范企业,培育省市级智能工厂1个、数字化车间10个,已登云企业80家。推进电缆产业集群发展,电线电缆特色产业集群跻身省政府督查激励名单。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新认定战略性新兴企业10家,实施重大战新产业项目25个。特色农业高效发展。大力开展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创建,建立粮食生产高质高效示范片5个、水稻机抛秧“一种双收”示范片1个、智慧芜湖大米生产基地6个。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10亿元,增长24%,3家企业列入第一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名单,3个镇被评为芜湖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示范村镇84个。做精做强“一镇一园”,20个镇均已完成农业产业园区规划,已开工建设8个。育强农业产业经营主体,蓝田农业集团成功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发展。实施服务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重点服务业企业22家、限上商贸单位21家。新增电子商务企业71家,实现电商交易额约40亿元,增长26.4%。启动高沟港区公用码头工程前期工作。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问道无为·生态之旅”旅游廊道体系规划,推出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推进高沟电缆小镇和“梦里昆山”创建3A级旅游景区。

三、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41个,当年完成投资135亿元,增长29.8%,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长三角制造中心、华宇电缆、科源热固性绝缘综合传输电缆等53个项目开工建设,楚江绿色智能制造高精高导铜基材料二期、波司登羽绒工业园、金世纪酒店等31个项目加快推进,三只松鼠产业联合体、博洛克电缆产业供应链系统、紫约蓝莓深加工等57个项目竣工投产。项目谋划争取成效明显。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审批等手续,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内涝治理等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谋划与申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亚行贷款项目,积极谋划城乡供水一体化REITs等项目。全年累计上报各类项目192个,争取各类资金54亿元。“双招双引”取得新突破。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事顶格推进,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5个、总投资643亿元;新开工项目83个、总投资342亿元,其中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长三角制造中心项目成为我市近年来签约落地的最大项目。

四、发展活力充分迸发

重点领域改革进程加快。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高沟镇、石涧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实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服务企业“1%工作法”,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收入征管改革,积极稳妥做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土地闲置费、城镇垃圾处理费等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管;地方法人银行风险化解取得显著成效。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9亿元。兑付各类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奖补资金5.5亿元。推动电力直接交易,企业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启动“标准地”改革,稳妥推行项目承诺制改革。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申报省级研发平台3个,国电电缆申报组建CNAS实验室;实施高企倍增三年行动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1个,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项目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支、人才项目9个,荣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省人才强市”称号。

五、协调发展步伐加快

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东部新城(一期)启动建设。金塔东路(锁埂路—站前路)等城建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新增5处智慧停车场,增加停车位679个,升级老城区16条路段智慧化停车位1475个,同心、滨河2个标准化菜市场投入运营,改造老旧小区49个、棚户区住房580套。加强园林管护,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到4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财政资金3.9亿元,实施项目170个。继续实施乡村振兴“领头雁”培育计划,完成第八批干部选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15个美丽乡村中心村主体工程完工,21个中心村加快建设,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国道347、省道218建成通车,完成“四好”农村路62公里;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建设18万亩高标准农田;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城区水厂扩建工程建成通水,12个镇燃气通气,污水处理一体化二期已铺设镇污水支管网和到户管网约35公里。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完成长江主要支流岸线集中专项整治和省市节能双控目标限额任务。实施人工造林1.3万亩,完成岸线补植补造及荒滩造林5100亩,空气优良率达81.1%。绿色清洁能源有效保障,巢湖至无为天然气长输管道实现通气运营,开发区集中供热二期项目开工建设。

六、民生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全力推进就业创业。积极实施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和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稳就业举措,城镇新增就业92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新增市场主体9000户。不断强化民生保障。投入28.5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3436.9万元、特困人员供养资金180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021.6万元,完成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兑现医保补偿金8.8亿元。改造升级9家养老服务机构,86家村级养老服务站建成使用,全市首家社区食堂投入运营。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和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5所公办幼儿园开园招生,无为八中、城东小学、鼓楼小学开工建设,电缆工业学校入选全省校企合作示范学校。上海新华医院联盟在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中医院综合楼二期工程建成使用,组织4批次135个品种集中采购,平均降价52%。文化事业精彩纷呈,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体活动,开展红色电影“七进”、阅读实践、送戏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举办象棋赛、阳光快乐跑、徒步游等各类体育活动20余场,完善49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新建无城城北足球场外围健身步道;完成老体育场提升改造和襄安、泉塘、鹤毛“三个一”建设任务。社会治理精细高效。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9个村(社区)获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行业专项整治,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

2021年,我市发展动能持续累积,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社会民生保障持续加强,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奋力打造“一地四区”、加快建设芜湖市域副中心城市,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