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公安局关于对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第141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李陶蓓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无为西大街交通安全管理亟待加强》提案,现答复如下:
无城西大街道路狭窄,是全市商贸和居民住宅最为集中区域,每平方公里4万人左右,人车流量大。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数量呈猛增态势,西大街乃至整个老城区道路的承载能力都变得非常脆弱,特别是上放学、上下班时段和节假日期间,交通拥堵现象日益突出,“停车难”“行车难”“出行难”问题凸显,安全隐患极大。
西大街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改建,至九十年代中期完工,先是以隔离带分离了非机动车道,道路中心只剩下二条对向车道,后来因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大,为缓解交通压力,政府部门拆除了隔离带改以交通标线标明非机动车道,但因为道路狭窄,交通状况实际上并未得到改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章“道路通行条件”立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保障“道路为交通所用”,是为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而对道路交通设施提出的基本要求。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了: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配建、增建停车场;停车泊位不足的,应当及时改建或者扩建;……但是西大街这样一个人车流量较大的地方,在规划时,政府及相关部门均没有配置任何停车场所,这是形成现在西大街乃至整个老城区主次干道交通拥堵主要的客观原因之一。
一、目前交警部门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在西大街南侧非机动车道施划了部分智慧停车位,并安装了电子监控系统,禁止机动车辆掉头,缓解交通拥堵。
二是在实验小学、无城幼儿园等处设置护学岗,在临湖路口等处安排专门警力,每天上放学时间段在学校门前和主要路口指挥疏导交通,维护交通秩序,护送小学生安全过马路,及时提示接送学生的家长车辆有序停放,即停即走。并及时为遇到困难的师生提供必要的帮助,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三是日常加强西大街道路巡逻管控,对乱停乱放车辆进行清理,保障道路安全畅通。
四是每月抽调人员,深入社区、行政村、中小学校、客货运企业、企事业单位,针对不同群体特点,有针对性、系统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结合文明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关心交通安全,共同维护好交通安全秩序,创建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对西大街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是由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配合,实行道路渠化管理。
目前,无城中心城区尚处于混合交通状况,建议由政府主导,协调规划、建设、交通、市政、教育、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从“大交通”的格局出发,加快对现有道路进行整改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加快对道路的科学渠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现有路网的优势,使之更加能够满足于交通流量的发展需求,并依法合理使用现有的道路资源,科学组织疏导交通,确保道路真正为交通所用。交警部门要克服警力不足的困难,充分发挥出主力军的作用,在交通流量高峰期加强路面指挥疏导,坚持在上、放学时站好“护学岗”,维护好路面通行秩序。沿街学校要抽调专门人员配合执勤交警做好交通劝导与说服教育。
二是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校前及周边道路分区域、分路段、分时段集中管理。
西大街学校较为集中,教育部门要错开各所学校放学时间,实行分时段放学以缓解交通压力。建议利用现有条件,在各校门前辟出专门区域用于接送学生家长短时停车并实行规范管理。在学校门前无条件辟出停车区域的,建议在学校校门内专门划出一定的范围供学生家长在接送学生时停车,以解决学校门前路段停车无序堵塞交通的问题。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
各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开展社会层面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并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系统化,大力普及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通过长期一以贯之的安全知识灌输,不断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在社会层面上,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形式,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立体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整体交通安全素质,以社会化的交通安全氛围来带动交通秩序的好转。
无为市公安局
2022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