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四年八月芜湖市疾病风险提示
8月天气闷热,湿度大,蚊虫易孳生,病菌繁殖较快;又恰逢暑假时期,人们外出旅游等活动增多。
在此,芜湖疾控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要做好登革热、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等疾病防控,此外也要谨防高温中暑。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本病主要由伊蚊传播,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流行地区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市近期开展的媒介伊蚊监测结果显示布雷图指数升高明显,一旦有传染源引入,存在区域流行风险。
健康提示
1.做好个人防护
到登革热流行区如东南亚国家等旅游或生活,应注意做好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在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并且避免在蚊虫活动活跃的地方,如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2.积极防蚊和灭蚊
保持居住地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积水;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
3.及时就医
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如东南亚国家等回国或返芜后14天内,如果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护人员告知近期旅行史以及在当地的蚊虫叮咬史。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戊肝和阿米巴痢疾等,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为主。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洗手液和流动的清水认真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
2.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
喝开水,吃熟食,少吃生冷食品。食品在入口前一定要煮熟、煮透,生、熟食物分开加工、存放,隔餐食物热透后食用,在外就餐应选择有卫生条件保障的餐馆。
3.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同时做好患者餐具及粪便、呕吐物等的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该病传染性强,每年的5-7月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出现聚集性疫情。患儿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情通常较轻,大多数患儿可在一周左右痊愈,预后良好。
健康提示
1.减少外出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或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疑似患病儿童密切接触、玩耍等,降低感染风险。
2.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游玩返家后、触摸公共物品/设施后,要及时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揉搓双手,并用流动水冲洗至少20秒。
3.做好监测
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严格执行学生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登记工作,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报告。
4.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如采取居家观察等治疗措施,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皮肤发冷、精神萎靡不振和嗜睡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
5.接种疫苗
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6月龄-5岁儿童尽快完成接种程序。
高温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
轻症中暑可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症状。户外作业人员如快递员、建筑工人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健康提示
1.夏季预防中暑应大量饮水。可饮用一些淡盐水,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2.避开正午时段外出,外出时选择轻薄浅色的服装。使用遮阳帽、太阳镜、太阳伞、防晒霜等防晒用品。
3.高温作业人员应避免正午时段作业。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注意合理休息,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丸、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