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非遗一日体验,近距离感受非遗之美
无为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文化不仅代表了
无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也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才情
今天让我们开启一天的
非遗之旅吧!
//PART01//
米芾传说

米芾传说,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著名书画家米芾,喜欢奇石到了痴狂的地步,而“米芾拜石”的故事,则是对其痴狂的最好印证。纪念米芾的米公祠内有一块石头,石高约8尺,两人合抱不及,多孔多皱似人形,这就是著名的“拜石”。

米公祠内还有宝晋斋、聚山阁、竹深处、古杏花泉井、投砚亭、墨池等多处历史景点。


米公祠不仅是代表无为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书法艺术宝库,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体验地址:
米公祠:无为市南大街
//PART02//
无为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已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剔墨”,即在绢纱画框上,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

纱灯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项工艺制作而成,别开生面。

想更好地了解对剔墨纱灯制作技艺,可以参观芜湖电缆工业学校,学校成立了专门针对剔墨纱灯学习的工艺美术班和木工实训基地,将剔墨纱灯这项非遗引进校园,让剔墨纱灯再次发出迷人的光彩。
体验地址:
芜湖电缆工业学校:无为市恺帆路南150米
//PART03//
无为博物馆

来到无为博物馆的非遗展厅,让你近距离感受民俗表演的魅力和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术。


非遗展厅以图片文字和实物模拟结合的形式,将非遗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不仅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体验地址:
无为博物馆:无为市无城镇渡江路与幸福路交叉口东南侧
//PART04//
无为鱼灯
在无为,鱼灯被称作“吉祥灯”以及“幸福灯”,是民间传统灯舞。无为鱼灯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舞蹈表现形式,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做好一个鱼灯至少要三天,鱼灯由50根竹篾扎制,再蒙以纱布,纱布外刷胶,再贴上透明的油皮纸,鱼身做好后还要画师一笔一笔地上色。

来到无城镇新民村鱼灯传习基地可以通过实地参观鱼灯制作过程、体验舞灯乐趣,可以切实感受到非遗工艺的魅力所在。

无城镇新民村作为无为鱼灯的发源地之一,这里鱼灯的制作工艺和传统民俗舞蹈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体验地址:
无城镇新民村鱼灯传习基地:无为市无城镇新民村
//PART05//
无为横步桥木榨油制作技艺

木榨油制作工艺最早起源于唐朝,距今已经有了1000多年历史,无为横步桥木榨油制作技艺为安徽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为横步桥木榨油制作技艺是采用樟木为压榨体,采用古法“清、炒、碾、磨、蒸、包、打”,生产菜籽油和芝麻油的传统技艺。

来到无为市赫店镇横步桥木榨油厂,走进宽大明净的厂房,一位老师傅围在大锅前翻炒菜籽,一阵阵浓烈的菜籽油的清香扑鼻而来。

师傅们在屋内有节奏地奔冲与停顿,娴熟地操纵着撞槌,伴随着清脆的撞击声,一缕缕色泽鲜亮的芝麻油从出油孔中流出。
看到了传统木榨油的整个制作过程,体会到了非遗传承人身上朴实却珍贵的工匠精神。
体验地址:
无为市横步桥木榨油厂:赫店镇宏林村牌坊横步桥油厂
无为非遗
展示了无为的历史底蕴和工匠精神
让我们共同守护
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