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无为市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建设等)2024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无为经济开发区(高沟电线电缆产业园)管委会,市直及驻无各单位:
为认真落实中央及省、芜湖市部署要求,现将《无为市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建设等)2024年度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为市推动长三角地区
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
暨中部地区崛起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4年6月13日
无为市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建设等)2024年度工作要点
2024年,以围绕“聚焦高质量、突破一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奋斗目标,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现制定印发2024年工作要点,并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跟踪督查调度,强化推进落实。
一、全面深化与沪苏浙区域合作
1.落实《芜湖市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工作方案》,做好商务、贸易、交通、科创等领域自身能级提升和平台建设工作,加强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市发改委牵头)
2.按上级要求组织参加芜湖市承办的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培训活动。(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各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
3.贯彻落实《芜湖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清单、项目清单》,明确无为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市发改委牵头)
4.研究学习省际产业合作样板园区建设指引,按照产业融合、创新引领、开放合作、绿色发展的要求,创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分享机制,深化与溧阳市经济开发区合作,形成实质性合作成果,争创省际产业合作样板园区。扩大省际合作园区范围,力争与平湖经济开发区签约。(无为经济开发区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照职责分工)
5.积极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无为-上海科创飞地,多渠道摸排意向入驻企业,积极开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跟进团队落地服务工作,深化“研发在外、落地在无”的合作模式。(市工信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人社局等按职责分工)
6.积极参与虹桥“一核两带”在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智能算力飞地”,积极招引数据中心关联企业落户无为,力争开工建设芜湖“东数西算”绿色低碳大数据产业园及配套新能源项目,抖音集团长三角算力中心项目落户无为。(市数据局牵头,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无为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
7.贯彻落实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从交通、创新、产业、金融、文旅等领域谋划融入合肥都市圈的工作举措,谋划合芜(无)合作园区。落实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制度,选派干部赴合肥都市圈联席会议制度秘书处挂职。(市发改委牵头)
8.全年新增7家以上省、市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争取更多优质绿色农产品融入沪苏浙保供体系。(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有关载体单位配合)
9.研究学习推动芜湖市对无为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季度评议的举措做法,按规定做好全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季度评议工作,加强精准调度,及时提供相关细分指标季度核定数据,做好季度评议对上衔接争取的工作,确保应报尽报。(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工信局、市投促中心按职责分工)
10.推动市级层面与沪苏浙相关市(区)合作,围绕区域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市场体系等领域开展合作活动,签署城区合作协议,市直及驻无有关单位形成合作事项及合作成果(签署合作协议或其他实质性合作成果)不少于 1 项,相关成果事项应力争上升到双方市(县)级政府及以上层面,合作及进展情况以信息形式及时报市长三办。(市发改委、市投促中心、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市文旅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城管局、市数据局、无为经济开发区、市市监局、无为生态环境分局、无为医保分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
二、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11.积极参与并落实2024年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重点工作,协同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配合建立研发、中试、量产等环节高效衔接的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加强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和深度融合。(市工信局牵头)
12.积极推动重点企业申报省市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争取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难题。争取省级以上科技奖2项以上,努力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市工信局牵头)
13.推进科技平台建设,推动长三角区域高校院所、院士团队、龙头企业在无新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工信局牵头)
14.做实做细无为市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登记、统计工作,进一步深化我市企事业单位与长三角知名高校院所等事业单位合作,力争我市“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细分指标成绩保持全市前列。(市工信局牵头)
15.激发创新人才活力,以推进落实“人才安徽行”无为市系列活动为主线,实施高端人才集聚、青年英才倍增等行动,面向长三角地区举办“招才引智高校行”“博士专家无为行”等系列引才活动。强化对沪苏浙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人才的招引。(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工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
16.深化长三角高校就业合作,走进长三角城市高校开展校园宣讲招聘活动,提高沪苏浙高校毕业生来无就业数量。(市人社局牵头)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7.落实汽车“首位产业”培育工程,围绕“三电”、智能网联、车规级芯片等领域,面向沪苏浙等先发地区,开展常态化整车和零部件对接活动。组织参加 2024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后市场生态博览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按职责分工)
18.发挥“四链五中心”招商机制作用,依托上海安徽商会等5个沪苏浙地区无为异地商会,围绕主导产业进一步对接知名行业商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开展更加精准的敲门行动。(市各产业链招商组和招商中心按职责分工)
19.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及总体发展规划,加快无为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变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无为经济开发区、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
20.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做好无为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规划建议工作,加快“东数西算”无为起步区建设,推动算力产业布局。(市数据局牵头)
21.做实做细沪苏浙在无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的个数和实际到位资金统计工作,全面梳理在库沪苏浙项目,及时更新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新建项目、到位资金应报尽报、应统尽统,力争相关细分指标保持全市前列。(市投促中心牵头)
22.持续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工作。加强与虹桥安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服务中心合作,拓展面向沪苏浙农产品销售渠道。( 市农业农村局牵头)
23.积极动员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各类跨境电商展会,加强与长三角先进综合实验区横向交流对接。(市商务局牵头)
24.充分利用芜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壮大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加强引导传统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加快十里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电商企业入驻经营,形成产业集聚。(市商务局牵头)
25.探索我市跨境电商经营主体与上海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共享“海外仓”。(市商务局牵头)
四、协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6.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招商路演等交流对接活动,达成一批协议与合作项目。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育并举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加快引进更多外资确保利用外资增长。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数2家以上。(市商务局牵头)
27.落实“徽动全球”百团出海行动,组织开展境外招商活动不少于1场。(市商务局牵头)
28.提升省际互联互通水平。推进G347无为市通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及S330六芜路福渡段快速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设,推动S30 铜商高速无为至巢湖段、S22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地方性工作,积极配合推动G4231南京至九江高速公路和县至无为段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市交通局牵头)
29.推进开发区调区、扩区工作,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并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深化“标准地”改革,贯彻落实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2.0版指导性指标,开发区新批工业用地100%按照标准地供地。(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职责分工)
30.开展长三角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配合做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做好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无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31.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加强常态化执法监督,强化水生生物养护,规范增殖放流。(市农业农村局牵头)
32.推进长三角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联合治理。实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和控制断面水质目标考核,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总磷污染控制,进一步巩固提升总磷污染治理成效。(无为生态环境分局牵头)
33.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固废危废污染联动监管,配合省建立固废危废处置区域补偿制度。(无为生态环境分局、市公安局按照责任分工)
34.加快推进长江无为河段整治工程,持续开展长江入河排 污口排查整治,健全排污口设置管理规范。(市水务局、无为生态环境分局按照责任分工)
35.落实《南京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宣城市·芜湖市跨区域应急联动协议》,做好跨区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根据上级要求,积极组织参与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市应急局牵头)
36.强化长三角区域居民服务“一卡通”合作机制,持续扩大“一卡通”覆盖面,拓展老年人“同城待遇”应用场景。(市人社局牵头)
37.进一步优化完善“跨省通办”窗口,加强与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各城区间深度合作,拓展更多异地通办事项。探索建立长三角政务服务合作一站式专区。(市数据局牵头)
38.打造区域医疗康养中心,与长三角优质医疗机构深化合作。加快推进医疗康复、养老养生、旅游休闲、绿色生态深度融合,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康养旅游产业转移,打造医养、康养、旅养、颐养基地。(市民政局、市卫健委按职责分工)
39.深入推进医疗合作,通过医联体、科联体、专科联盟、专科合作和名医工作室等方式,不断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优质医疗资源合作。与长三角知名专家合作开展“四固定”诊疗服务,固定专家人数不少于10人,坐诊人次不少于200次。(市卫健委牵头)
40.推进健康无为建设。深入推进市人民医院与上海新华医院、市中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市卫健委牵头)
41.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四地教育联盟、南京都市圈职业教育名师名校长联盟、南京都市圈教育专委会、山海城市教科研共同体、合肥都市圈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与长三角教育资源合作,深化与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东阳职教中心交流合作,主动与江浙沪名校对接,争取优质师资与办学合作,开展集团化办学。落实长三角地区人才交流合作和青年骨干教师访学计划。(市教育局牵头)
42.全方位深化与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推进“无为市旅游风景道”等项目建设,巩固深化长三角客源市场。联动开展长三角精品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结合现有文旅资源开展“春游无为”等主题文旅活动,积极申报举办长三角羽毛球、青少年自由搏击争霸等赛事。(市文旅体局牵头)
43.着力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优质品牌企业合作共建,培育建设一批服务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辐射能力强劲的养老服务项目。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合作,强化以养老需求和市场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训。(市民政局牵头)
44.积极做好长三角(沪浙皖)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进一步落实药品耗材的带量采购政策。持续提升异地就医经办服务能力,落实国家及省异地就医相关政策,提升跨省住院直接结算率。(无为医保分局牵头)
45.聚焦各镇(开发区)各部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策划推出系列宣传报道。(市委宣传部牵头)
46.根据省、芜湖市部署,开展干部交流锻炼工作,分批次选派干部到沪苏浙等先发地区开展百日实训等,推动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市委组织部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