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劳动教育

发布时间:2025-04-02 10:09信息来源: 无为市教育局阅读次数:编辑:学校信息公开 字体:【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有关要求,学校特制定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方案。

一、整体思路

以培养学生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为总目标,以综合实践体验为载体,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目的。结合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和每学年一次劳动实践周,利用寒暑假期、劳动节、国庆节等时间节点,让学生走入乡村田间地头,走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在自己家中,广泛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从中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以劳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成长,促进劳动习惯的养成。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二、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分管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 政策支持、 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二) 经费保障

学校每学年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度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 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聘请专业教师,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四) 设施保障

目前限于场地,学校积极联系周边农村地区的农田、采摘园等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联系镇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五)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三、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

1.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无为市第十一中学各年级扎实开展劳动教育,每班每周安排1节劳动教育课,教师以课本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学会并掌握劳动技能。

2.劳动教学中渗透学科融合

我校注重劳动教育与各门学科教学大融合,将课堂教学与校内外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更有自信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运用知识技能动脑思考、动手体验并收获感悟,进一步深入劳动教育。

3.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

我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 各年级不少于1小时。

(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从七年级起,安排他们洗涤小件物品,整理个人生活用品;让每个学生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规范》为标准,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找到了自我劳动的价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能帮助家长干一些事,孩子才会有真正的乐趣。

(2)集体的事情大家做。提倡“一捡、一擦、一扫、一放、一洗”,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捡一捡(看见地上有纸屑就捡),擦一擦(看见课桌、黑板、门窗脏了就擦),扫一扫(看见地上脏了就扫),放一放(把纸屑放进塑料袋),洗一洗(抹布脏了就洗,劳动结束后洗手)等活动。做一个关心班级、关心学校、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团委组织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检查、记录,一周总评。

4.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学校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劳动任务单,设立劳动教育社团,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文化。

四、劳动评价

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兴趣,学校从线上、线下开展劳动教育的评价,形成劳动教育的良性和优势循环。

学校注重评价两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有重点、讲过程、看落实、重提升,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劳动素养。其中,“学生自评”采取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评估等方式,关注学生最终展现的劳动成果,用策略化长期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全程型评价,以达到及时反思、不断强化的目的,促进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

“荣誉奖励”,将劳动教育评价结果融于每学期一次的各项综合荣誉的评选中,如优秀团员、“红领巾争章”等。

通过多元的奖励机制,学生分享劳动教育项目与劳动成果,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在于“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陶行知先生说:“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还要在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单一的体力劳动为具有思维的创造性劳动,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无为市第十一中学将继续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确保做实、做细、做精,践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担当,让生命更有温度,在劳动中促成长,在实践中育新人。

202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