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教研•历史|专业发展引领课堂革新,城乡共研赋能素养提升——无为市初中历史开展主题活动
芳菲四月春正好,教研赋能启新程。为深入学习与实践中学历史新课标理念,把握中学历史素养教学改革的方向,探索城乡联动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月8日下午,无为市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与课题项目研究课展示活动在十里墩中心学校(本部)举办。活动由市历史教研员汪凯主持,全市初二年级历史教师、无为市历史学科中心组成员积极参与。同时,省级课题《师生协作下口述史料开发路径实践研究——基于无为乡土文化资源》课题组成员及芜湖市高层次人才项目《城乡联动背景下历史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策略》项目组成员也参加活动。
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题研讨等形式,搭建城乡历史教师协同发展新平台,不仅为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注入实践智慧,还有效推动了省级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课例展示:匠心设计展风采
活动以两节精品公开课拉开序幕。无为三中姜婷老师与十里墩中心学校(本部)程家斌老师分别执教八年级历史课《民族大团结》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以不同风格呈现了素养导向的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融合情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姜婷老师执教《民族大团结》一课。她以“猜歌名”趣味活动导入,迅速点燃学生热情。通过“筑制度之基、思团结之源、赏发展之美”三大板块,层层递进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教学中,她巧妙运用视频、图文史料与小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历史思维与核心素养显著提升。其优雅的教态与流畅的课堂节奏,更令观摩教师印象深刻。
史料为媒,厚植家国情怀。程家斌老师执教《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一课。他以港澳区旗图案为切入点,重构教材内容为“分离之殇、统一之策、回归之路、共画未来”四篇章。教学中,他善用丰富的图片、视频史料与启发式提问,带领学生深入剖析“一国两制”的内涵,探究港澳回归的艰辛历程与意义,分析港澳回归的原因和保持港澳长期稳定繁荣的措施。课堂注重思辨与情感共鸣,学生在分析历史因果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确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担当。程老师沉稳的教学风格与扎实的课堂设计,彰显了了他从容自若的育人风范。
专题研讨:思维碰撞启新思
授课结束后,历史教研员汪凯与十里墩中心学校(本部)教导主任陈发青联合主持研讨。两位执教教师首先分享教学设计思路与反思,听课教师围绕“目标落实”“方法创新”“学生主体性”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既肯定课堂亮点,也提出优化建议。历史教研员汪凯总结指出,两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素养落地”的要求,建议未来教学中进一步强化跨学科整合与差异化教学。陈发青表示,此次活动为乡镇学校注入教研活力,期待更多城乡联动平台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联动赋能,共赴教育新程
本次活动以课例为媒,搭建了城乡教师深度对话的桥梁,为历史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在新课标引领下,无为市初中历史教学将继续探索城乡协同教研机制,推动历史课堂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型,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历史学科中心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