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司法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无为市司法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以来,无为市司法局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并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推深一个行动(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
2021年,圆满完成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专项试点行动。今年5月26日,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议,接续开展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截至目前,问题清单222条问题信息中,已有194条问题导入兑现清单,完成兑现2.53亿元,惠及企业363家、个人2000人。剩余28条未兑现问题中,9条问题制定了兑现方案,并明确兑现日期,涉及金额共0.99亿元;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复议途径化解共计12条;剩余7条法院正在审理中。积极推进惠企惠民政策上线平台,截至目前共上线公共政策59项。其中,免申即享53项(占已上线政策数比例为89.83%),即申即享3项,限时即享3项。截至目前,已兑付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岗公积金补助78894元,获得“采用国际标准证书”奖励40000元,省级林业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奖励100000元,共计218894元。
(二)做实二项创建(省级示范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司法所作为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处在法治为民的前沿一线。我们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1万购置服装,14.41万元增设无城、严桥、石涧、泥汊、陡沟5个远程视频会见分点,26万配备警用执法车辆,42万购置网络安全设备,92万“智慧矫正中心”建设,加强装备水平和经费保障能力建设,今年我们成功申报了福渡、高沟等7个省级示范司法所,全面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的良好风貌。良好的硬件基础,保证了各项工作推进有场所、有阵地。我们围绕人民群众需求和法律服务资源特点,建成了含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远程探视、行政复议、法律服务等6项功能为一体的“集成式、一站式、兼容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确保了群众有法律事项办理需求,只进一扇门、能办一件事,最多跑一趟。依托市、镇、村(社区)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完成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法律咨询服务。各律师事务所分别与20个镇、276个村(社区)签定了法律顾问协议,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今年市财政调配资金25万元为276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有效解决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经费不足的问题。年底,我们将根据司法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评价验收标准》和2019年以来省厅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要求,对标对表、全面自查,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确保圆满完成验收工作。
(三)铺开一项审查(镇级合法性审查)
2021年,创新推出了镇级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并总结出“1433”工作法,即:一份文件深化落实覆盖任务、四类事项明确审查范围内容、三步流程实行审查闭环管理、三项制度保障审查工作质效。今年6月,对全市20个镇合法性审查工作有效覆盖落实情况开展实地督察,共查看各类审查议题17册,查阅各类制度文件20余件、各类法律意见书12件,对于发现的问题当场进行反馈,要求各镇限时整改、真改实改。截至目前,洪巷、开城、襄安、高沟、石涧、十里墩、牛埠等司法所已对属地镇政府规范性文件、合同以及重大决策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累计审查规范性文件5份,各类行政协议合同33份,重大行政决策5件。全面铺开合法性审查工作,在市直单位推开合法性审查机制,将法治理念、法治程序、法治要求融入一线决策全过程,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格局,实现市政府、市直单位、镇级合法性审查三级全覆盖。
(四)推进两个专项攻坚(“改优促”作风建设年、“我为群众+”专项攻坚)
我们坚持办实事、求实效,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民生改善上、体现在问题解决上。今年4月,我们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改进工作作风,创新性在系统内开展“我为群众+”专项攻坚行动,各司法所紧盯群众的“鸡毛蒜皮”“急难愁盼”,千方百计“纾民困、解民忧”,截至目前,目前已累计化解陈年信访积案300件,“四大重点类型”案件“家事类”25起、“乡村振兴类”94起、“城市生活类”22起、营商环境类9起,开展法律援助活动39起,专项攻坚采用每月一统计,每季度一评比,定期张榜公布,激励全体司法行政干警把状态提起来、劲头鼓起来、标杆立起来,设身处地与群众共情、贴近群众付出真情,让群众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
(五)夯实两类人群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
安全稳定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过程管控,创新管理模式,一直是普遍性的难题。目前在矫500人,其中缓刑490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6人;全市安置帮教对象共计2502人,其中重点帮教对象193人,户籍地列管1523人,全部落实管控。电话点验3700余人次,开展执法检查30次,给予社区矫正对象训诫56人次,警告2人,提请撤销缓刑1人。在二十大维稳安保期间,我们及时制定并印发《喜迎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召开1次动员部署会,2次推进会、2次调度会,专题研究、全面部署、实时督导,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将20个司法所分成5个片区,局党组班子成员主动请缨、下沉一线,采用实地查档案查阅、电话查验、随机查访等方式,动态掌握全市507名社区矫正对象和2495名安置帮教对象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和在位情况,确保了重点人群绝对安全稳定。今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为100%,名列司法行政系统全省、全市并列第1。
二、存在的问题
2022年,我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增加,法律专业人才配备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作为依法治市办、法宣办牵头开展工作的协调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2023年工作要点
(一)立足新蓝图,谱写法治建设“新篇章”。推动镇级合法性审查以及执法监督工作落实落地。完善法律顾问机制,有效预防和降低政府签约履约法律风险。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水平。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简化办案流程,提高办案效率和便民水平。
(二)聚焦新需求,描绘公共法律服务“新图景”。持续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管理和服务,提升法律援助创新能力、拓宽服务内容、提高办案质量。推进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做好“八五”普法中期检查验收工作,落实好“法治创建三个一”“蓝马甲在行动”“法护企航”等特色普法项目,打造无为特色普法品牌。
(三)瞄准新目标,完善社会治理“新机制”。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大管控力度,严防重新违法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宣传发动攻势,拓宽犯罪线索收集渠道。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速构建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