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无为市人社局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芜湖市人社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市人社局坚持以稳就业稳经济为主线,着力保稳定、促发展、转作风、惠民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保障等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全面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2022年2月,被市委办、政府办评为全市服务企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府办评为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3月,被芜湖市文明办评为第十五届市级文明单位标兵,且被芜湖市文明办推荐为省文明单位;2022年4月,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被市政府办评为全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暨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以及全市政府服务热线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5月,被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单位;2022年9月,被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价为“优秀”,被市双拥办评为“双拥合格单位”;2023年1月,被省人社厅评为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紧盯理论学习,强化政治引领,班子成员履职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每周组织机关学习,认真开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信访条例、安全生产等内容的集中学习。进一步完善了全员学习制度,灵活运用“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全国人社业务技能练兵比武在线学习”等平台抓好党员干部经常性自学。2022年“七一”期间,组织市人社局全体党员赴市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红色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理想信念。全年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12次,交流研讨5次,机关集中学习42次,举办了人社业务技能练兵比武知识竞赛。二是坚持意识形态正确政治方向。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局党组定期分析研判人社系统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制定了《市人社局意识形态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22年人社领域未发生重大舆情和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三是扎实推进法治人社建设。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方式,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思想等内容,建成了更加崇法、善治、公正的法治人社。局领导班子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局党组工作规则》《局长办公会议制度》《关于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充分发挥局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重大决策上的主导作用。2022年,邀请法律顾问举办了《民法典解读》专题讲座。2022年5月,市人社局被芜湖市委宣传部、芜湖市司法局等部门评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22年6月,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大队长赵艳生同志被市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十大法治人物”。
(二)紧盯目标任务,主动担当作为,人社事业各项工作不断向前。一是就业创业提质增效。城镇新增就业195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2.72%以内。开发民生工程公益岗位420个,安置250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就业见习上岗169人。组织开展各类线下招聘活动188场,开展线上直播招聘活动12场,帮助市内企业实现招工入职21695人,其中帮助比亚迪招工入职19167人。无城、福渡两镇全部15个城市社区完成了“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开发73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用于托底安置就业,发放岗位补贴366.46万元。全市10家就业帮扶车间和52家就业帮扶基地共吸纳农村居民就业4155人,其中脱贫人口546名。开展创业培训15期,培训441人。认定芜湖四叶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市级众创空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76笔,发放金额2.5241亿元。2022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30元,增幅6%。二是社会保险兜住底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企业在职职工参保人数7.14万人,占目标任务数6.05万人的118.0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5.38万人,占目标任务数4.52万人的119.0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5.47万人,占目标任务数5.08万人的107.68%。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采用“免报直发”模式,已返还失业保险费775.3万元,惠及1348家企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35.81万人,人均缴费水平613.85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4.03元/人。全市社保卡持卡人数98.2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覆盖率为64.13%,完成目标任务47%的136.4%,三代卡发卡量完成76.89万人。三是人才政策赋能发展。根据《关于实施“智汇无为人才计划”引领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试行)》,制定了6个相关配套文件。与合工大、安工程等高校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走访企业摸排各类人才需求247个,发放人才绿卡642张。推进“校地”人才合作,引进21名优秀教师。制定了“十四五”乡村人才振兴方案、2022年乡村人才振兴计划以及无为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方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903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1.03%。新增徽菜师傅17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9%,组织开展16场“新徽菜·名徽厨”进基层活动,举办“新徽菜·名徽厨”专项技能竞赛和“十大特色菜”评选活动。新增华菱电缆和华宇电缆2家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构。四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2022年,共收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459件,其中不予受理56件,立案受理403件。立案受理案件裁决结案96件,调解结案307件,调解成功率76.2%,完成目标任务75%的101.6%。法定时限内结案率99.1%,完成目标任务98%的101.1%。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案件上线率为100%。共有效处理各类欠薪投诉举报818起,涉及3948人,金额10544.56万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7起,向市公安部门移交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4件,向有关部门和镇下发交办函37件。
(三)紧盯关键环节,推进行风建设,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是增强拒腐防变意识。组织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社保基金警示教育月动员大会,集中观看了《执法者的迷途》等警示教育片,集中学习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及背后“四风”问题警示教育读本》《社会保险基金领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分析汇编》《社保基金行政监督办法》等内容,及时通报社保基金领域发生的重大案件、典型案例,并对基金风险进行提示,增强了业务人员拒腐防变意识。2022年,开展廉政教育座谈会2次,专题研讨2次。二是聚焦问题整改落实。持续推进芜湖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向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了2022年巡察整改进展情况。制定了《2021年度就业创业等4个专项审计工作计划》,成立了就业创业、社保基金管理、财政财务、劳动执法等4个内部审计专项工作组,覆盖了人社部门资金使用的各个方面。2022年,市人社局党员干部中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三是构建“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解决群众身边问题,推动问题矛盾就地化解,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党总支副书记牵头负责信访工作,其他局领导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做好分管领域信访工作。2022年,受理信访627件,回复率100%,劳动监察、社会保险等部门收到信访群众的感谢信3封、锦旗3面。2023年2月,被市委评为2022年度无为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四是树牢无为人社服务品牌。按照“一改、两为、五做到”的具体要求,扎实推进人社系统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印制了《加强人社系统自身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10个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不断不断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制定了《2022 年无为市人社系统“领导干部走流程”工作实施方案》《无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窗口综合柜员改革实施方案》。2022年局领导班子成员以普通百姓、工作人员、执法人员身份深入基层调研“走流程”13次,解决问题6件。2022年2月,养老局陈效亮、就业中心胡艳被芜湖市人社局评为人社系统窗口“服务标兵”;10月底,人社业务综合窗口正式在市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一楼运行,基本实现了人社业务“一窗式”“一站式”办理。2023年1月,无为市人社局代表队在芜湖市人社系统“学理论 大练兵 改作风 强服务”知识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招聘模式,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形式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模式,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工作,做好企业和求职者的精准高效对接,保障比亚迪等重点企业用工。加强创业担保贷款规范化管理,简化创业担保贷款审核流程,强化部门联动,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审核、发放等各个环节,提升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服务水平。积极挖掘市内优质企业,建设创业孵化载体,激发市内初创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在全市营造良好创业氛围。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网络、电话、宣传单等方式宣传社保政策。不断简化经办流程、缩减办理时限,提高群众参保续费意愿。加大宣传城乡居保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政策,积极引导到龄人员补缴保费提高待遇水平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引导缴费人员提高缴费档次提升缴费质量。加强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工作,稳步推进社保基金内控督查,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加强人事人才服务。持续推进“校地”合作,开展赴高校宣讲活动,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助企事业单位招引人才。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统筹使用职员晋升职数。加强人才引育工作,扎实推进紫云英计划,服务企业人才需求,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服务乡村振兴大局。继续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健全以技能需求和技能评价结果为导向的培训补贴政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等用人单位为主体、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百名仲裁员服务千家企业”“青年仲裁员志愿服务”“百千万法律帮扶行动”“仲裁开放月”等活动,组织开展“三送一检”服务,指导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积极推动市内在建工程项目全面使用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实现“智慧监察”全覆盖。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严厉惩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行为。实施风险隐患排查制度,实现无为乐业无欠薪。
(五)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人社系统落地生根。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全力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按照“三到位一处理”要求,有效推动信访事项依法依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