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建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以来,市住建局全体干部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拼搏、积极奋进,统筹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建设,为推动我市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获得不少奖励表彰,住建局获得“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芜湖市“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先进集体称号。下面我们回顾全年工作总结。
一、以严实的工作作风,大力推动新时期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1.持续推进转作风建设。年初召开全局转作风大会,印发《无为市住建局年度考核方案》《无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进一步加强机关考勤管理办法》并向全局传达学习,明确纪律要求,改进工作作风。
2.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局党员职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社区先锋驿站、驻村帮扶等工作,2022年,我局共派出1123人次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我局开发中心支部倪赟同志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重点中心支部吴娜娜同志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3.保持严的基调不放松。今年以来,开展作风监督检查 12次,及时为党员干部敲响廉洁自律警钟,时刻注重廉政建设。配合纪委监委开展“清风行动”,对我市在建项目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现场检查,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及时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建立长效机制、加强项目履约管理,规范我市招投标领域的相关工作。
二、以优化功能品质,扎实推进人民城市建设
1.稳步提升城乡基础设施。2022年,竣工金塔东路延伸、横二路、襄安南路、支三路、恺帆路等市政道路约11公里。完成了二坝路(襄安南路-凤河路)、环城路(通济桥-西门加油站)等5条路约8.3公里“白改黑”道路施工。建成并投入使用鼓楼小学、公安局业务用房、市人民医院石涧院区、市方舱医院、健康驿站等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无论老城区还是东部新城,都有住建人奋斗的身影。
2.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环城河内圈雨污分流改造已完成90%,共新建污水管道28公里,环城河外圈施工,计划2023年6月底完工,全部实现雨污分流。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30公里。环城河内的清淤、疏挖已基本完成。
3.推进两个一体化建设。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集镇驻地污水支管网及接户管约500公里,完成95%,城东污水处理厂已于2022年12月22日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6月底完工。燃气一体化工程全市18个镇政府所在地目前已实现通气,建设中压管网21.2千米,庭院管网完成26千米,入户安装6千户。
三、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1.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2022年计划改造棚户区578户,安置房开工目标任务578套,恒安府限价安置房已开工900套、10.7万平方米,完成年度578套安置房开工目标任务。完成东一环项目遗留户征收,原址鼓楼小区安置房已开工建设,正在主体施工,计划2024年竣工。
2.创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不断创新。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4创新采用“EPC+O”模式,解决物业运营难题。工作成效被省市高度认可,被评为省政府2021年度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激励县。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共62个小区,建筑面积71.26万平方米,涉及222栋,6265户,总投资约2.3亿元,创新采用“引进社会资本+EPC+O” 模式,解决了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目前工程正在收尾。
3.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发放城镇住房困难家庭补贴共832户,保障人数1374人,发放金额145.65万元。完成率达年度目标任务的128%。完成471套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年度建设目标---无为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宿舍楼项目。
四、以政策扶持,全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健全扶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扶持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升级实施方案》,助力我市建筑业做大做强。今年共扶持5家企业升级施工总承包一级,36家企业50项资质升为二级。目前,我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37家(一级21家,二级60家,三级15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1%,税收7.5亿元,同比增长38.4%。
2.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制定了《关于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力推进“保交楼”,全面排查房地产项目建立风险清单,防范房地产项目逾期风险。选取房地产开发项目试点,创新实施“房证同步”,实现了“联合验收+提前交房+交房即办证”同步办理。推动房票入市购房和货币化购房安置的新政落地。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 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结合“暖民心”行动全面提升我市物业企业服务水平。目前,我市物业服务覆盖率和业主委员会组建率已达至100%,打造2家芜湖金牌物业企业(万厦、绿城),评选7名金牌项目经理、1个芜湖市“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万夏业主委员会)、3个最干净小区(城市经典、紫约拉菲庄园、星河湾)、1个芜湖市“星级红色业委会”(万厦)。
五、以高效服务,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水平
1.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牵头组建“办理建筑许可”指标提升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建筑许可指标内容优化提升工作,对于我市工业建设项目实施承诺制办理施工许可,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加快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共办结建筑工程施工许可116件;商品房预售许可17件、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备案48件,完成107个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企业和群众满意率达100%。
2.优化获得用气流程。实行“容缺受理”,报装材料由4件简化为1件,环节由3个环节简化为2个。开通了微信小程序“壹品慧”、安徽政务网无为分厅两个获得用气线上渠道。实现了气费电子发票线上申领功能。
六、以安全为基,坚决筑牢安全底线
1.建筑工程监管更趋规范。持续开展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对城区106项在建工程项目每月不定时检查、巡查,并组织专项检查5次,共签发质量缺陷整改通知书526份、提出质量安全隐患整改1800条,消防安全隐患357余处,目前已全面整改。对32家现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或隐患整治不及时的企业进行了约谈,停工整改5项,处罚7起。通过不断警示警醒、排查整改和严格处罚,确保建筑领域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有保障。
2.开展自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全部排查全市城镇自建房265180栋,共发现疑似危房630栋,己鉴定630栋(C级380、D级250户),已整治630栋。各镇、村(社区)对城镇自建房均逐一建档造册,实行台账管理。已在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信息归集平台录入18746栋自建房,完成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