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W2024089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尊敬的张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加快构建我市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高素质农民培训培训情况
自2016年以来,我市共培训高素质农民5000多人,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500人,其中培训经营管理人员150人、专业生产型人员200人,技能服务型人员150人,共设计十个专业。为保证任务全面落实,我局提前谋划,2月16日,召开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对接会,积极创新培训工作思路,探索培育工作新机制,强化培训工作新举措,抓牢抓实2023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截止11月底,我局已按方案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学员评价率达100 %,满意度和合格率都达到了100%。
二、出台政策制度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无为市高素质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政办〔2020〕51)和《无为市2023年高素质农民扶持奖励实施细则》(政办〔2023〕14)。根据《无为市高素质农民奖励实施细则》,评选出优秀学员100人,农业农村局将对这些优秀学员予以政策扶持和项目优先申报。
精心组织,全面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项目领导组,建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办公室。制定了《无为市2023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将培训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将培训工作细化到每个专业,每一堂课。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召开培训工作调度会,确保培训工作有序、按期、按质完成。精准定位,认真遴选培训对象。高素质农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种养殖能手,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将他们培育成乡村致富的“排头兵”。为此,在学员的遴选上,由村推荐、镇遴选,市农业农村局把关,遴选的学员不仅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而且,具有务实的创业作风、过硬的创业能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具有“领军”能力,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三、组织监管考核
精细监管,推进培训工作扎实开展。一是遴选培训机构。无为市于2023年通过局长办公会的方式,确定了四个培训机构,分别是无为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无为市农业机械管理服务中心、无为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无为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无为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线,保证了培训成效;二是统一设置课程。由于16天的时间较长,培训机构往往不知道如何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或者是设置的内容过于“偏颇”,为确保培训实效,市农业农村局科教股多方谋划并经实地勘察后,指导各培训机构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三是监管每个培训环节。农业农村局对每个培训机构上报的教学计划都进行认真审核和批复,根据小班制要求(每班人数控制在50人左右),共批准了10个班次。第一堂课由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亲自上,解读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每个班次办班时,市科教部门都派员跟踪和管理,确保上课质量和实训效果。项目结束后,联合财政局对机构进行验收,并全部通过验收。
四、服务发展情况
精心打磨,不断优化培训方案。一是科学安排授课内容。围绕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现代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培训,注重学员视野的开阔、眼界的拓宽以及理念创新。培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市内与市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二是合理安排授课老师。计划采取“ 省、市、县”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各培训机构聘用教师。每个班次的教师既有层次较高的省市一级的教授或专家,又有市本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政策解读专家,让学员对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了解和体验。三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由于省厅培训方案下发较晚,培训启动时间较迟,为确保到课率,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亲自为每个培训班次进行排班及相关工作协调,紧密结合农时,“见缝插针”式安排培训批次,做到培训农时两不误。
五、典型宣传
一是广泛宣传;以无为市三农发布平台,通过我们的技术指导员,将党和国家有关民生工程的最新政策,向其服务对象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二是借题宣传;充分利用春季科技下乡等活动,制作宣传专板,印发宣传资料,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农业部门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上所做的努力,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典型宣传;选择关键或重点环节,请电视台进行相关报道、省主要媒体等进行报道,提高高素质农民培训的知晓率及影响力。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先进工作单位和先进个人典型宣传推介活动,使高素质农民培训不断深入人心
联系单位:无为市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0553-6345316
抄送:市委督查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