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第4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王平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本市农副产品的整合、加工、推广及品牌打造提案,现答复如下:
农副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向前端延伸可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可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重点。近几年来,无为市不断加快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品牌创建等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基石。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培育龙头,推进农产品全产业链精深加工。出台扶持政策,强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精深加工转变,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产品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蓝田农业集团在全国率先研发并投产龟鳖小分子肽高端食品,全产业链产值高达7.65亿元;紫约科技在全国已建成18个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成为全国首家实现全年鲜果供应的企业;三只松鼠全力布局自己加工和线下渠道,全年实现产值45.5亿元。以上三家龙头企业加工产值均已跻身国内行业细分领域前三,为农产品全产业链精深加工的推进提供了优秀的样板和极大的带动作用。
2.坚持系统思维,打造品牌矩阵。着力构建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融合、协同发展、互为支撑,坚持互认共建、互促共享,以“无为螃蟹”为代表的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延伸打造“无为白茶”、“无为小龙虾”、“无为板鸭”等具有本地特色和独特风土人情的品牌,形成特色鲜明和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品牌矩阵。既充分发挥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提升快的优势,赋能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建设,又能加快提高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目前已组织创建省级区域品牌1个、省级企业品牌1个、省级产品品牌7个;芜湖市级和无为市级公用品牌6个、企业品牌8个、产品品牌20个。“无为荸荠”、“无为白茶”、“无为莲藕”“无为茭白”、“无为小龙虾”等5个品牌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农业产业品牌地图不断扩大,品牌发展势能强劲。
3.坚持集聚要素,提升品牌传播效能。一是举办多层次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螃蟹节、小龙虾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活动在人民网、新华社、安徽新闻联播、中安在线、芜湖日报、无为发布等多家媒体上进行大篇幅、全景式宣传报道,反响热烈。二是开展产业论坛。目前为止共开展了4场农业产业高峰论坛,邀请了几十位农业专家进行全产业讲座,开启农业产业风暴,引领农业产业高位发展。三是举办丰富多彩的农展活动。2023-2024年,有200多家农业企业主体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带动农产品消费达百万元,拓宽了农产品交易市场,活跃了城乡消费市场。四是文旅结合,打造品牌宣传新高度。首创“无为螃蟹”冠名高铁,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展示非遗制作技艺,举办了超2000人参加农牧乐园亲子游等活动,打造了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亲子研学、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4.坚持融合推广,提高品牌市场竞争力。加强营销实体和电商平台建设,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指导企业建立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诸如“无为草龟”的电商营销中心,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设诸如“渡江宴旗舰店”等电商店铺,极大拓宽市场渠道。
二、下一步工作
1.加强农副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鼓励企业投资农副产品加工领域,开发更多具有差异化的新产品,支持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新产品研发力度;重点服务企业壮大和晋位升级,着重解决企业转型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同时政策措施重点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倾斜,引导企业往高标准、现代化转型,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产品的品牌效应。
2.全力建设冷链中心,奠定农副产品存储基础。依托产地冷链物流集配中心,实施资源整合,在乡镇共同搭建仓储物流配送基地,对农村的物流订单进行统一、集中质量检测、物流配送,实现统一仓储、分拣、运输、配送、揽件,提升农村投递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农产品流通线上线下互动发展。
3.发展绿色优质生态农业,提高产品品牌附加值。不断扩大经营容量,增强小农的增收潜力。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型、合作型的社会化服务,包括积极培育区域性的农业公共品牌,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水平。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是兴农、强农、富农的主要途径,是带动小农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2024年7月8日
承办单位:无为农业农村局 负责人:赵和俊
联系人:张晨 电话:0553-6326187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市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