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第14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罗光文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培育和壮大乡镇特色产业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而产业振兴必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无为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立足特色资源,围绕市场需求,持续精准发力,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全力探寻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螃蟹、小龙虾、花卉苗木、蓝莓、山核桃、莲藕、荸荠、茶叶等本地特色优质产业,“无为螃蟹”、“无为有味”等一系列“无”字号地方特色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发展举措
1.深挖乡村地方特色,聚焦本地优势产业。无为市聚焦镇、村内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向集约化、特色化方向转变,打造了泉塘镇、无城镇董桥村等一批省市级乃至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同时,无为市依托羽毛羽绒和绿色食品的现有优势,建设诸如无为羽毛羽绒产业园等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综合竞争力强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无为板鸭”、“无为有味”等区域公用特色农产品品牌,并整合本地农产品资源,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行宣传、销售。
2.延伸产品加工链条,实现产业增值增效。近年来,无为市重点培育三只松鼠、紫约蓝莓、京淼源、志迪等生产标准、技术集成、管理科学、品牌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全方位推动农业产业链融合,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全产业链条,实现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同时市委市政府指导各镇建立镇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加工型龙头企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无为水产入选全省“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县,陡沟镇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紫约农业成功创建全省首个蓝莓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3.发掘乡村功能价值,丰富产业发展业态。无为市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发掘“农业+产品”“农业+文化”等多种功能的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新业态,不断开发特色产品、农事活动、观光景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和美丽休闲乡村,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体验、停车、引导指示等硬件设施,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休闲服务等水平完善乡村旅游功能,同时发掘地方风味、传统工艺资源,开发建设诸如严桥花间小路、红庙海舜观光园红庙海舜观光园、开城九华生态农业旅游园等房车体验、农家宴、生态康养、亲子体验等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
1.深入推进品牌兴农战略,形成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围绕螃蟹、小龙虾、蓝莓、茶叶等特色产业,促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扩大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集中推出一批能够代表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水平的名牌农产品,充分利用“无为螃蟹”地理标志,“李老奶奶花生米”、“永安大米”、“马恒兴”板鸭等知名品牌,打响“无”字号品牌知名度。
2.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休闲观光旅游,提高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另一方面,加快挖掘农业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开发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发展多重价值的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3.健全完善保障体系,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充分支持,重点开展无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大力发展“一县一业”,推进“一镇一园”“一镇一项目”实施,同时落实财政项目支持,设立无为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农村,推动我市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建设高素质的农业农村从业队伍,既要鼓励本地的高素质文旅人才回乡创业,还要通过有一定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来激励外地人才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建设发展,同时做好乡村本土文旅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文旅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的培训,打造一批既具有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能力,又对乡村文化有着扎实了解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乡镇特色产业的关心,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力争使我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上台阶,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7月11日
主办单位:无为市农业农村局
负责人:林花勤 联系人:王雨航 电话:0553-6345316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市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