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第5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08-06 16:57信息来源: 无为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编辑:许瀚文 字体:【  

孙晓雅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打造田园综合体特色乡镇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无为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交通、环境和人文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需求逐渐增加,为了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无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立足乡镇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加速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发展,打造了无城黄汰、福渡塔顶圩、鹤毛万年台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形成一系列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优秀典范。

一、发展举措

1.树牢环境保护意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无为市在发展过程中践行绿色发展观念,以绿水青山为底色,既对乡村环境面貌进行必要的改造,更新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游客接待中心等现有基础设施,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和治理,注意保护乡村生态的原真性,做到开发与保护并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旅,确保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地域性、季节性、景观性、生态性、知识性、文化性、传统性特点营造特色,例如无为市依据西部丘陵起伏的特点,因地制宜聚焦“养心、养生、养老”三养体系,依托万年台、三公山、西九华等森林资源,大力推进登山步道、绿道等项目建设,开发休闲运动、森林康养等一批康养基地。

2.深挖乡村地方特色,持续优化文化旅游产品。摸清本地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情况,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品位,实现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有机结合,推出并不断优化传统农居民宿、家具、农家土菜、食品饮品等旅游产品,打造了诸如无为小龙虾、无为螃蟹、无为草龟、昆山白茶、红色山水涧等一系列靓丽的名片,充分利用无为小龙虾之夜、昆山采茶节、竹丝湖摄影大赛等重要活动,多角度宣传推广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二、下一步工作

1.做好全市田园综合体打造的规划设计。立足于各乡镇的产业布局、旅游资源,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全市做好统筹设计。例如,深度挖掘各镇红色旅游资源,建设一批诸如三尖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渡江第一船纪念碑、戴安澜故居、西九华红色文化书屋等有红色文化旅游特色的名镇、名村;依托泉塘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水产养殖基地积极建设休闲渔业集聚区,打响休闲渔业品牌;持续推进高沟特色小镇、红庙红韵印记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

2.整合不同区域资源,大力推进产业融合。找准找足文化和旅游的最佳结合点,共同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多功能农业园区等,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资源互补、优势叠加,发掘“农业+产品”、“农业+文化”等多种功能的乡村休闲产业发展新业态,打造一批诸如小龙虾节、春季村晚等具有无为特色的乡村节庆活动品牌,积极谋划建设无为现代农业文化博览园,精心培育节庆旅游、自驾车旅游、养生旅游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拉动无为特色农副产品及加工品销售,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

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从业队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艺术、懂技艺、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既要鼓励本地的高素质文旅人才回乡创业,还要通过有一定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来激励外地文旅人才积极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事业。同时,做好乡村本土文旅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工作,组织评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积极组织开展文旅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的培训,打造一批既具有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能力,又对乡村文化有着扎实了解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关心,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全市田园综合体打造取得新进展、农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

 

2024年7月10日       

 

主办单位:无为市农业农村局

负责人:林花勤         联系人王雨航 电话:0553-6345316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市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