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第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9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黄学军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好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作用的相关情况”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职责定位
无为市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是安徽农业大学与无为市开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的对接平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形势下政、产、学、研、推五位一体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载体。主要有以下三项职能:一是科学研究。由安徽农业大学和无为市农业农村部门立足无为市的主导与特色产业,成立五大产业联盟,各产业联盟专家团队围绕构建全产业链的目标,针对产业绿色发展中技术上的难点、堵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二是社会服务。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是按照“四体融合”模式,即安徽农业大学的研发主体与无为市的行政主体、推广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
联合起来成立的,所以,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科技咨询与指导服务并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等社会服务。三是人才培养。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的教育资源与人才优势,为产业链各环节(包括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为乡村全面振兴培养急需的各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1.关于探索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研究院一直以安徽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立足我市农业产业优势资源,开展农村产业创新发展的应用研究,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适合我市乡村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机制。
2.关于解决关键技术难题。自2022年无为市与安徽农业大学实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以来,根据我市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的需求,每年都组织各产业联盟开展产业发展“卡脖子”共性技术攻关,2023年解决技术难题16项,2024年将解决13项。
3.关于建设试验示范基地。2024年,五大产业联盟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建设试验示范基地11个,应用产业最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装备等。
4.关于培育农村实用人才。产业研究院利用安徽农业大学及其它科研机构的教育资源,常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培养乡村产业发展的经营与技术实用人才。今年以来,五大产业联盟在产业研究院已先后开展了“2024年冬春农民大培训暨主要粮油作物冬季管理和春耕备耕培训”、“2024年无为市茶产业协会培训会”、“2024年无为市水稻产业联盟培训会”等,后期还将开展“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培训。
5.关于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无为市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申报各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并结合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实际,优先安排在产业研究院实施,以补充产业研究院科研经费的不足。
二、关于服务保障
1.关于成立工作机构。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各地区各部门提出机构编制工作动议必须符合党中央有关机构改革精神和机构编制有关规定,应当充分论证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经了解繁昌区、和县以及定远县,均未设置相关机构,明光市农业产、学、研相关工作由设在现代农业科技合作推广服务中心(2015年成立的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农业产业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下一步,我局将配合无为市委编办将根据芜湖市委编办《市委编办机构编制申请事项评估工作操作规程(试行)》有关规定加强评估论证,如确需设立,将严格机构限额管理,按照“撤一建一”要求,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边界”,厘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职责交叉”等问题,成立相关机构。目前,为了做好产业研究院的管理,我局抽调了三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成立了“产业研究院管理办公室”,并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聘用了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包括保安、保洁、厨师等),自产业研究院揭牌运行以来,管理工作一直规范有序。
2.关于预算资金安排。尽管财政困难,为保证产业研究院正常运转,市财政每年仍安排了100万元的预算资金,主要用途为产业研究院运转经费、产业联盟工作经费(现行标准为每个产业联盟10万元/年);为了弥补无为市本级预算资金的不足,开展试验示范等科研工作的经费由产业联盟通过其它涉农项目资金统筹解决。
3.关于专用基地建设。产业研究院的试验示范基地涉及水产、畜牧等五个产业,由于严禁耕地非粮化、生态环保等现行政策限制,无法流转建设集中连片的、用于各个产业的、约500亩的专用试验示范基地。为了解决专用试验示范基地缺乏的问题,将种植业试验示范基地安排在产业研究院所在的开城镇,将水产、畜牧等养殖业试验示范基地安排在毗邻产业研究院的相关经营主体,也满足了各产业联盟试验示范工作的需要。
4.关于提供条件支持。产业研究院地处S330(无六路)沿线,毗邻高速出入口,交通条件优越;水、电、气、网等均建设、保障到位。市科技局、科协、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安排的相关项目有力促进了研究院的科研、推广工作。
感谢您对无为市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的关心,也欢迎您继续为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宝贵建议。今后,我市将以安徽农业大学无为市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为主阵地,坚持校地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充分发挥安徽农业大学科技人才优势,依托水产、水稻、畜牧、茶叶和果蔬五大产业联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研发、集成、示范与推广,促进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市农业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努力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县域样板和“无为模式”。
2024年7月4日
主办单位:无为市农业农村局
负责人:张春 联系人:韦伟 电话:0553-6322035
协办单位:无为市委编办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市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