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一届三次会议第26号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08-06 17:19信息来源: 无为市农业农村局阅读次数:编辑:许瀚文 字体:【  

钱扬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无为茶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提案现答复如下:

无为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境内西南部山峦叠嶂、水系丰富,是传统的茶叶产区,已有400多年的产茶历史。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造就了无为茶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一、我市茶产业发展情况

2024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2.58万亩,干毛茶产量约339,产值2.5亿元,全市种植面积30以上茶叶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7家,建成300以上茶叶基地14省级三化茶园1全市共注册茶叶商标20通过二品一标认证的茶叶产品17个,认证面积0.35万亩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畅通茶路建设持续提升茶叶主产镇硬件设施,破除交通瓶颈。截至目前,G347泉塘至牛埠段一级公路及昆山鹤毛连接线工程已正式建成通车,昆山等镇茶园生产区水泥道路和柏油道路建设也在逐步完善茶产区绿色通道雏形初步形成,进一步促进了西南乡镇茶产业快速发展

2.坚持对标生产。持续推进茶叶有机肥替代行动,建立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区,着力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水平,推动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升级,打造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广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1万亩、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区1.5万亩。

3.组建茶产业联盟。2022年,我市与安徽农业大学正式合作成立茶产业联盟,以安徽农业大学宁井铭教授和李叶云教授为团队组长,将无为白茶产业作为联盟服务对象,建立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打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无为白茶

4.促进茶旅融合发展。近年来,无为市以茶为媒,积极搭建茶旅融合平台,助推无为白茶产业提档升级,拓宽茶农增收渠道,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无为市已在昆山镇连续举办白茶采摘节暨映山红观赏季活动3次,并与今年首次组织举办无为白茶斗茶赛,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三茶融合发展理念,持续提高无为白茶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我市首次组织茶叶企业参加高规格的安徽省斗茶会即斩获双金奖、双优胜奖的好成绩。

下一步工作计划

1.打造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一是加强茶园标准化建设通过政府引领协调沟通相关部门加强茶园区内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继续推进茶叶有机肥替代行动。无为市茶园土壤以砾质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低,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改良土壤,有利于促进茶芽生长、提高芽头密度、增加鲜叶产量;是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行应用使用秸秆覆盖除草、环保除草布覆盖除草安装使用新型环境友好型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生物农药、生物天敌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从而减少或杜绝茶园化学农药的使用。是稳步实施标准化生产品一标提升行动,扩大绿色生态茶园面积。是倾力打造行业协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茶农利益共同体,共建共享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2.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对新建及扩建的茶叶加工企业给予政策扶持,简化企业加工场办证程序及前置条件。围绕生产加工,对新增茶叶初制加工、精深加工生产线设施设备,给予政策支持补助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证所有茶叶生产经营者生产有记录可查询、有流向可跟踪、有责任可追究。

3.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大力发展市场带动力强、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茶叶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向基地和市场的两头延伸。同时支持组建参与茶产业联盟,开展茶产业集群创建,重点围绕精深加工、现代流通、品牌培育等内容开展加工、流通一体化建设,引导联盟集群更新生产设备、引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

4.壮大茶叶品牌经营建设无为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无为白芽,支持条件成熟的茶叶经营主体开设连锁销售门店,统一标注公用品牌。加强融媒体宣传推广,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组织组织种茶大户、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到黄山、安吉等茶产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参观,借鉴经验常年举办本地采茶节活动同时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提升企业对品牌建设的认知水平,强化茶业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鼓励其参与到茶叶品牌建设中。

5.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精选茶旅精品线路,打造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和山水田园休闲景观相融合,茶产业、休闲农庄和民宿体验相结合,包含茶叶种植、家禽养殖、苗木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兼具采摘、观光、农事体验、餐饮、住宿等旅游项目。推动茶旅融合发展,有助撬动消费,提升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2024627

                        

                         

 

 

主办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负责人:张春   联系人:倪伟

    联系电话:0553-6322023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市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