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无为市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06-29 11:41信息来源: 无为市文化旅游体育局阅读次数:编辑:周超 字体:【  

无为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017号)2020年安徽省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省体育局、省财政厅《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办法》文件精神以及《芜湖市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办法》(芜文旅〔202010号)具体要求,现就2020年文化惠民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无为市委、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相关决策部署,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着眼于发挥公共文化机构的基本职能作用,坚持设施完善和运行管理并重,规范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深化无为市域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米芾纪念馆)设施免费开放,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文化活动,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

 二、目标任务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及米芾纪念馆,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所有免费开放场馆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2.263个行政村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不少于263场,263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全年补贴不少于52.6万元(每村2000元),全市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不少于263次。

三、实施内容

(一)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及米芾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免费提供。其中,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随社会发展、政府财力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而发展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1.图书馆免费开放包括:一般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数字文化服务、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全部免费。

2.文化馆免费开放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健全并免费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

3.米芾纪念馆免费开放包括:宝晋斋、米公祠、聚山阁展厅及墨池、投砚亭、杏花泉等景点;拜石、鱼龙化石、陨石、宝晋斋碑帖与拓片陈列展对外开放;各种馆藏文物、遗产、书画等定时对外展览开放,适时开展讲座、宣传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 

4.各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存包等全部免费。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

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点共建)网络设施为基础,做好宽带接入、运行维护及开展文化宣传讲座等有关活动,因地制宜购置歌曲、影视节目、地方戏曲等文化娱乐类正版光盘,更换、配置机顶盒,保障网络畅通,开展视频节目播放、科技培训、文化娱乐等活动。

)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

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的专业化演出,每年每个行政村送正规演出不少于1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农村体育活动

每个行政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一年不少于一场,符合当地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发挥体育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四、资金筹措

2020年,无为市1个图书馆、1个米芾纪念馆1个文化馆、20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每馆每年20万元,各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每站每年5万元,中央财政按补助标准负担50%,余部分由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各负担50%。米芾纪念馆免费开放由中央财政给与补助。

无为市263个行政村,按照国家统一补助标准每村0.56万元,我省提标到0.76万元,其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每村每年2000元,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每村每年4400元,农村体育活动每村每年1200元。国家统一补助标准每村0.56万元,由中央财政补助50%,省级配套30%,县配套20%。省提标的2000元由省、县财政按1:1分担。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构,统筹推进落实。文旅体局主管部门会同组织部财政局等部门,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组织部、财政文旅体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形成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文化惠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明确部门职责。文旅体局负责文化惠民工程具体实施、网上公示、档案管理、信息报送、统计报表、制度建设及运营管理养护、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工作。财政局负责安排配套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的审核、拨付与管理,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制定细则、组织实施。

3.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加强民生工程网上公示,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广覆盖的民生宣传平台。切实增强舆情意识,注重舆论引导,在民生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舆情回应,提高政府公信力。

4.加强督查考核。文旅体依据《安徽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皖文财〔2017〕66号)和《安徽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皖文财〔2017〕67号)相关要求,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加强监管。结合日常调研、督查,及时掌握实施进度和成效,督促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任务按期完成,使文化惠民工程成为群众欢迎、社会满意的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