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有一种痛,却不是病的“痛”
经常在门诊碰到家长说:“我家宝宝一到晚上就喊腿疼,有时疼得哇哇大哭,也说不清楚是哪儿疼。但第二天就又活蹦乱跳的了,跟没事人一样”。“7岁的女儿最近晚上总喊腿疼,特别是膝盖周围,持续半个多小时,帮着按摩就会缓解很多”。“孩子晚上总喊腿疼,也没磕碰,是缺钙了吗?”。经过仔细检查,一切正常,于是多会解释说,这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生长痛”呢。
生长也有疼痛?的确如此,现在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生长痛”吧。
01.什么是生长痛?
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一种反复性、间歇性,良性的四肢疼痛(下肢为主)。多见于3-12岁儿童。因为常常发生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期而得名。是儿童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不算是疾病。也就是说生长痛,不是病的“痛”。
02.为什么会发生生长痛?
原因是儿童在这个时期身高增长快,由于骨骼生长迅速,而其周围的神经、肌腱、肌肉的生长相对慢一些,快慢不均导致肌肉和韧带被牵扯产生疼痛。所以生长痛的原因并不在骨头,而是软组织。
03.怎么区分生长痛还是其他问题?
生长痛主要是孩子下肢如膝盖、小腿、大腿前面疼痛;经常是两侧都疼,偶尔是单侧疼;一般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疼,疼痛部位也不会有红肿或发热的现象;多于夜间发生,一般不会超过2个小时,痛完后孩子就好像没事儿一样。
如果有这些现象,家长需要格外留意。如疼痛固定发生在特定的部位,每天都疼,一碰就疼;疼痛部位位于关节处;外观有变化,比如皮肤颜色改变、肿胀变形、局部压痛或者表面皮肤温度升高甚至发烫。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来排除其他疾病的存在,如骨肿瘤也可以有夜间痛。疾病的诊断应该交给专业的医生,切勿自行判断以免延误病情。
04. 家长能做什么?
虽然说生长痛不是病,孩子也有痛得龇牙咧嘴,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时候。看见孩子如此难受,父母心里也痛。其实除了干着急,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孩子的疼痛:
1.转移注意力
安慰孩子,让他们知道这种疼痛是正常的,从而放松情绪。疼痛发生时,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看书等来转移注意力。
2.局部热敷、按摩
可选择给孩子局部热敷、按摩。晚上睡前,用温水给孩子泡脚,一边泡脚,一边用热毛巾对孩子的下肢、关节、肌肉等处作适当的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减少剧烈运动
孩子生长痛并不是让孩子不再活动的理由,也就是说生长痛并不限制孩子活动。但如果疼痛比较厉害时,可以适当减少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及爬山等,让宝宝多多休息,让肌肉放松。
4.补充营养素
应该让宝宝多摄取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含有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营养素,如牛奶、骨头、核桃、鸡蛋等。而维生素C 对胶原合成有利,可以让宝宝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 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5.有研究表明儿童生长痛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关系密切。缺少维生素D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产生大量新的毛细血管网,活动后就容易引起局部充血疼痛。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
05.家长的困惑和误区
误区1:出现“生长痛”是不是缺钙?
生长痛主要是由于肌肉拉伸及软组织疲劳引起的,和骨骼生长没有太大关系,不缺钙的孩子也可能会出现生长痛。不建议家长在孩子出现生长痛时盲目自行补钙,以免摄入钙过多引起副作用。
误区2:疼的多是不是说明长得快?
孩子腿痛的时候,有的爸妈总拿“没事,腿疼说明长个呢,多疼几次长得高!”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的身高和遗传、营养、睡眠等因素有关,而生长痛是孩子在生长的外露表现。因此,腿疼的多并不等于长得高!也没有证据表明,长得高的人更容易出现生长痛。
误区3:孩子腿痛,一定生长痛吗?
不见得!对于生长痛的诊断最重要一点是排除各种病理性情况,容易被误诊为生长痛的疾病包括:滑膜炎、白血病、骨肿瘤、扭伤、骨折,所以孩子疼痛不能缓解,或反复出现,要到医院检查随访。
总之孩子出现生长痛,家长不必过度担心,但是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科学的帮孩子缓解。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是一种“无药可治”的痛,更不需要特殊治疗!若疼痛发作频繁,不能自行缓解,或伴有肢体抽搐、发热等其他症状表现,还是需要及时医诊疗,排除其他原因。最后祝愿希望每个孩子都远离“生长痛”,成长路上没烦恼!
(芜湖市中医医院儿科 毛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