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健康提示
一月份正值寒冬,随着进入“数九寒天”,气温逐渐降至全年最低,各种呼吸道传染病依然处于流行期。即将迎来春节,春运期间人员流动与接触较为频繁,容易造成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主要流行季节。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咽痛和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随后立即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2.勤通风: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勤运动:经常进行适量锻炼,避免过度疲劳。
4.预防接种:主动接种流感疫苗。
5.及时就医:出现流感样症状时戴口罩,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
6.主动监测:做好个人和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孩、老人和基础病患者的健康监测。
02
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以发热、剧烈咳嗽等为主要症状,突出症状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退热后咳嗽可持续1-2周。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传播方式主要为飞沫传播。高发人群主要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及有基础病者。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2.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注意保暖。
3.在流行期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公共场所。若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4.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要加强人员的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5.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尽量居家休息,如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或久咳不愈,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0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潜伏期10-21天,以14-16天为多见,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餐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高发。该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但也会有成人感染。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再患水痘极少见,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水痘病人接触。
4.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场所活动。
5.水痘患者应做好自我隔离。
04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症状为腹泻和或呕吐,多数病例为轻症,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因此常称为“冬季呕吐病”。诺如病毒具有潜伏期短、感染剂量低、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变异速度快等特点,易造成学校等集体单位的暴发疫情。
预防措施
1.防止“病从口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2.注意食品卫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等,吃水果要洗净。
3.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一般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酒精对诺如病毒无效。
05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人吸入时没有任何感觉,但当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可能已手脚不听使唤了。一氧化碳将随着你的呼吸进入血液,迅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携氧能力,致人缺氧,引起头晕头痛、全身无力、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中毒症状。若不及时脱离这个环境,症状将加重,出现昏迷、脑缺氧等,严重者可能面临致残甚至死亡。每年11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份为火盆取暖的集中期,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随着气温下降,进入1月份后会有明显升高。
预防措施
1.家庭生活中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煤炉应安装较好的通风管道,并将管道与墙壁密封严实,防止一氧化碳倒 灌回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使用天然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定期对燃气、煤气热水器减压阀和皮管进行检修,如发现有破损、锈蚀、漏气等问题时应及时更换。
3.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空调车在停驶时开空调切不可将车窗全部关闭。
4.如发现可疑患者,应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同时叫救护车,及时送往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