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防接种,你应该知道这些

发布时间:2025-01-20 11:21信息来源: 无为市卫健委阅读次数:编辑:卞婧 字体:【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通过将疫苗(经过人工培育并处理的病菌、病毒等)接种到健康人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从而获得特异性免疫。这一过程对于保护个体及群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接种能够显著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例如,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疾病。通过给适宜的对象接种疫苗,可以逐渐建立免疫屏障,保障公众健康。

二、免疫规划与非免疫规划疫苗

我国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两类。免疫规划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等。这些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等多种传染病。非免疫规划疫苗则是由公民自费并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三、预防接种的组织形式

预防接种的组织形式包括常规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和应急接种。常规接种是指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程序和预防接种服务周期,为适龄儿童提供的预防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则是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威胁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的预防接种活动。应急接种则是在传染病疫情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目标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四、预防接种的管理与服务

预防接种的管理与服务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接种单位必须为区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单位,并具备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以保证疫苗质量。其次,接种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做好辖区内服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

五、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有几点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首先,接种前应查验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核对受种者信息,询问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告知接种的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其次,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注射。最后,接种后应告知儿童监护人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确保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并及时在预防接种证上记录接种信息。

六、预防接种证的保管与使用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预防接种证并进行预防接种。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在儿童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时都需要查验,因此家长应妥善保管好接种证,以备查验。

综上所述,预防接种管理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接种服务,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