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供销社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社的精心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无为市供销社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聚力服务乡村振兴,认真落实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芜湖市社下达的任务要求。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组织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一是服务触角再延伸。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基层组织开展联合共建,重心下沉、渠道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一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2023年以来新办基层社8家,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新增“新网工程”网点(含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15个,新建镇级供销社1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家,形成了主体多元、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基层组织体系。
二是服务范围再扩大。立足转型发展,以三载体为重点,不断扩大为农服务范围。指导生产资料协会做好农资调配工作,向会员单位提供化肥15000吨,农药850吨,农膜49吨,种子2000吨,召开现场观摩会、农民技术培训会40余场。由无为螃蟹农合联组织“镇农服中心+合作社+企业”模式,倡导螃蟹养殖采用生物菌类和多肽调节水质,推出绿色、生态、高质量无药物残留的水产品。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农合联会员单位徽民供销社承接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超额完成1.47万亩任务。
(二)深化综合改革,彰显为农服务成效
一是扶持涉农主体发展。设立无为市供销社2023-2025年助力乡村振兴奖补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组织,社属为农服务载体及成员企业,供销社系统控股、参股、开放办社企业,从事农业生产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3年已组织申报“助力乡村振兴奖补项目”27个,拨付奖补资金150万元。
二是积极做强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出“供销贷”产品,对不同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给予50万以内、300万元以内的“供销贷”业务纳入金融支持范围,进一步拓展了“供销贷”的服务范围。截至目前,共累计发放“供销贷”6000多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优化投资布局,拓宽为农服务领域
一是搭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投资300万元新建1000平方米的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建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产品供应基地,搭建“线上+线下”产销平台,培育“五味无为”公众号、开通线上商城,提供特色农产品展示和线上直播销售等服务,推进无为农特产品的品牌培育、宣传推广,助力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自营业以来帮助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销售农特产品达120多万元。
二是筹建“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经过广泛调研、多方谈判,在无城镇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拟与省双赢集团合作,在无城镇羽毛羽绒产业园投资建设功能齐全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对人居环境治理、人民城市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已制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了选址。
(四)规范资产管理,维护供销系统稳定
一是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加强社有企业资产管理监督,分类施策,落实对社有资产的运营和管理职责。2023年以来共处置资产11宗,公开对外出租收益达428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107%。
二是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今年以来,我社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党组成员“分片负责”的工作机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等反映强烈问题,以实干举措为群众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先后妥善化解了改制职工代垫养老金、搭桥人员社保及二纺职工商业保险等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彻底扭转供销系统信访局面。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谋划对外投资。以开放办社形式,入股经营主体(企业),帮助申报省、市“新网工程”项目,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社有投资公司与省双赢集团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项目的合作进程。主动与双赢集团商讨合作模式,了解双赢集团在其他城市获得的政策支持情况,争取成立项目合作运营公司,提前谋划项目准备。做好供销物流园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
二是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水平。主动谋划服务“三农”,利用系统资源,实施好助力乡村振兴奖补项目;抓住全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契机,实现系统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定和授信服务全覆盖,推动“金农供销贷”等特色信用产品与新型农业主体间深度融合;积极主动申报中央财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是完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模式,助推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已成立的镇级社、村级社建设,鼓励积极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新增庄稼医院、综合服务社、经营网点10个,新建、改造基层社2个,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10个,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四是常抓不懈规范社有资产管理。统筹研判社属资产的位置、规模、功能、性质,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和各镇乡村振兴工作的需要,分类处置、有效利用各类社属资产。加强对老旧资产的排查的频次和密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严格参照国有资产处置程序进行出租,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五是找准症结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深入调研,进一步梳理供销系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按照尊重历史、结合现实的原则,努力寻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着力维护系统维稳,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努力营造稳定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