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谋划
对照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和市政府对我局考核指标,结合工作实际,现将我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4年工作谋划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 2023年工作总结
一、2023年工作回顾
(一)推动执法力量下沉。进一步压紧压实城市管理“三级网格”责任,将无城规划区城市管理划分六大片区,成立六个片区包保工作专班,领导班子带头上路,以上率下,全局系统干部职工原则上全部下沉至一线开展城市管理工作,按照“平战结合、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包保到人。此外充分发挥城管委(办)的平台调控作用,发现涉及市直有关部门或单位的问题,及时予以抄告整改。截止10月底,累计发现城市管理问题868个,已全部整改。
(二)主动融入物管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无发〔2023〕8号)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市城管局党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的工作任务和具体举措》,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局包保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工作领导。践行“两个带头”,组织全局系统干部职工(含退休人员)签订“两个带头”承诺书331份;开展包保小区“日巡查”,包保负责,责任到人,巡查人员每日在小区发现问题,登记建账;加强与无城镇、包保社区、物业企业等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定期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在小区内开展环境整治提升活动,同步加大全市物业整治提升工作的政策宣传,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住宅小区居住环境,截至目前,累计巡查发现问题121处,已整改8处,均已反馈至所在社区。
(二)持续改善市容市貌。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26户,面积1.2万余平方米;加大流动摊点及占道经营整治力度,累计整治流动摊点占道7500余次,出店经营8500余次,暂扣各类摊贩占道物品150余件;强力推进各类违法违规设置的户外大型广告拆除,累计拆除2700余平方米;有序推进养犬管理工作,累计开展执法检查180余次,检查小区124个,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156起,清查占用公共空间养犬32处,收容流浪犬只登记在册316条,办理案件47起,罚款2350元;非机动车整治暂扣违停车辆2714辆,罚款11.94万元;实施城市夜景提升工程,匠心打造“夜游无为”示范街、示范带,滨河路(金塔路至三中段)亮化提升工程已于5月份完成施工并验收,安德利广场夜市示范点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目前已完成现场勘验、水电气图纸绘制,代理公司项目清单已完成,目前在造价中心审核,项目工程施工部门预计11月下旬挂网招标后组织施工。
(三)聚焦餐饮油烟整顿。根据市政府工作部署,成立工作专班,6月底各职能部门抽调140人,成立四个摸排组,分别由市城管局、生态环境分局、市监局及福渡镇牵头,对城区餐饮油烟环境污染进行全面大排查,共排查城区餐饮企业684家。截至目前,11家未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的餐饮企业均已安装完毕,7月中旬发函至市生态环境分局请求对已安装油烟净化器但未正常使用、未定期清洗以及无清洗台账的125家进行油烟排放检测,将根据检测结果依法查处超标排放单位;9月初完成对无城城区学校食堂餐饮油烟排放情况摸底登记工作;今年以来市大气办交办的31个问题,已全部整改;目前正积极申请资金,推进核心示范区餐饮油烟检测系统建成。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厘清餐饮油烟监管工作中各有关单位职责,便于下步更好开展餐饮油烟整治工作。
(四)精细市政设施管养。立足市民“头顶脚下”安全,即时维护人行道2万余平方米;清掏雨水井2.3万余座,维修更换雨水井283套;建立节能环保型城市照明环境,维修路灯0.53万余盏,亮灯率98%以上,今年以来市政路灯节约电费约360万元。
(五)助力中心城区添绿。2023年园林绿化和修缮项目,计划投资300万元,已开工建设;完成对城南纵四路街头游园和襄安南路街头游园的方案设计,正按程序进行报批;新增口袋公园2个,分别为农文化园和临河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工程,完成财政局等5家单位、碧桂园天悦等9家住宅小区围墙绿化;开展住宅小区毁绿损绿检查168次,发现问题37处,整改面积7900余平方米,行政处罚7起,罚款2200元;渡江公园、金塔公园建设正持续推进中;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启动阶段工作任务分解会及动员会已召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项目及资金的请示已经市政府批准,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助力无城范围内城市边角闲置地块形象提升,与资规局对接,全面摸排城区空闲地,累计摸排20余处,方案正在设计中。
(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累计清理乱堆乱倒及卫生死角90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300余吨,更换破损果皮箱及垃圾桶1200余只,清理杂物垃圾及落叶30余吨;不断强化对环卫养护企业考核力度,成立5个卫生督察考核小组,每日上路巡查,发现问题并反馈整改,根据考核结果,目前对各环卫保洁公司累计罚款110余万元;不断加强餐厨、厨余垃圾的管理,截至10月份,集中收运餐厨垃圾2110余吨;以试点菜市场为单位,稳步推进无城菜市场厨余垃圾分类工作,已实现4家试点菜市场厨余垃圾单独收集、运输、处理,厨余垃圾累计集中收运570余吨;委托物业实施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成碧桂园天汇、天誉、桃花源3个小区撤桶并点工作;制定《无为市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各相关责任单位工作职责,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到2023年底,无城建成区内住宅小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芜湖市考核的160个小区和城内14个菜市场分类全覆盖;不断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与人居环境改善融合发展工作全域实施,已完成一、二、三季度考核,并按方案要求给予获奖村(社区)奖补资金,同时召开考核调度会,对在季度考核排名后53位的村(社区),市农治办负责人对镇分管负责人和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予以约谈。2023年1-10月份全市城乡共清理生活垃圾14万余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23年园林绿化和修缮项目,计划投资300万元,已开工建设;2023年改造公厕一座(黄泥湾公厕),新建公厕2座(花园路公厕和文昌路公厕)。目前黄泥湾公厕已在改造,文昌路公厕正在建设中,花园路公厕已完成招标工作,即将施工;代建太平巷道路北大街至前新街段已完工,前新街至一环路段正按计划推进;代建恺帆路、北埂路已完工;万年台路正在建设中;持续推进代建站后路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剖析
(一)存在问题
1.住宅小区违法建设巡查机制不够完善,群众投诉多,安全隐患大;
2.非机动车乱停放、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现象整治后易反弹;
3.生活垃圾分类整体推进速度不快,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检查开展较少;
4.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水平不够高,缺乏及时性、高效性,且整治后易反弹。
(二)原因剖析
1.市容管理欠缺。市政、环卫、绿化养护巡查频次不高,市政维修滞后,环卫保洁不及时,城市绿化管理不到位。
2.管理方式单一。老一套工作方式以及以管为主、服务为辅的过时理念根深蒂固,使得城市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反复性问题多、信访投诉多。
3.责任压实不紧。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管理、监督缺位,问责追责虚设,导致市容管理、执法监管等效果差,问题反复出现。
4.管理体系不顺。和相关职能单位之间职责界限未能完全厘清,存在有区域无人管理、有投诉无人解决、有问题相互推诿等现象存在。缺乏联勤联动,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部分 2024年工作计划
一、助力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持续加大住宅小区违法建设查处力度,结合包保小区“日巡查”工作及2024年度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水平;
二、不断加大餐饮油烟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合理安排勤务,配合市生态环境分局对餐饮油烟排放超标单位立案查处;积极申请项目资金,争取早日在无城规划区建设餐饮油烟监测系统。
三、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化巩固既有分类成果,加强宣传引导,优化监督检查机制,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不断加强监督。
四、改革和创新城市管理。改革人事管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城管工作实际,总体上工作人员向一线大幅度倾斜,原则上90%人员到一线站岗放哨,坚持一线工作法,坚持马路办公,坚持点位巡查,坚持“三级网格”责任毫不动摇;改革绩效考核办法。所有在编人员年度综合考核奖和协管员绩效工资(含年度考核奖),具实考核拉大差距;创新管理模式。环卫保洁建立中标单位退出机制,凡考核不达标符合退出的坚决清理出列。市政园林养护实行自管自养,能不外包坚决不外包,培养和造就职业养护工队伍。市容秩序管理责任到人到点位。
五、公厕新建改建。拟对南门紫云、水景公园A区、水景公园B区公厕共计3处老旧公厕进行改造,提质升级。
六、东部新城垃圾中转站建设。加快推进东部新城生活垃圾中转站项目,更好缓解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