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镇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08 08:34信息来源: 无为市红庙镇阅读次数:编辑:黄岳 字体:【  

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共无为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体制机制的意见》(无农工〔2021〕14号)等文件要求,对照《无为市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无发〔2022〕1号)、《无为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无发〔2022〕10号)等文件,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委、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我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乡村振兴战略宣传为基础,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以产业振兴乡村发展为着力点,以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为突破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红庙镇被评为安徽省115乡村振兴示范镇,海云村被评为安徽省115乡村振兴示范村,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构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领导干部带头学,在党委会、党委理论中心组会议中集体学习乡村振兴相关知识,强化领导班子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增强乡村振兴建设的动力。

二是结合实际学习,根据红庙镇实际情况,围绕特色种养业谋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围绕红色旅游谋划全域旅游集聚区建设,结合红色文化底蕴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围绕农村人居环境理抓生态宜居建设,充分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和特色资源提出乡村振兴未来规划。

三是高位推动工作,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五大振兴分管+驻村领导+村总支书记”的职责体系,镇党委书记、村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直接抓、抓具体、抓到底,其他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落实分管领域职责,保证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二、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强化组织队伍建设。由镇党委副书记分管,一名党委委员协管,镇工作站配5名人员专职乡村振兴工作8个村(社区)继续配备专职副书记和专干,海云村、闸北村、横塘村、正岗村四个村配有驻村工作队,解决队伍不强问题。

二是优化基层网格管理。及时优化调整履职不力的网格员,对年龄超过70周岁且不能胜任的网格员进行调整,现有网格员211人,解决最后一公里排查不到位问题。

三是强化督导调度机制。镇乡村振兴工作站每月开展1次专项问题督导,每季度8个村开展一次全覆盖暗访,解决责任压实不到位问题。

四是推进帮扶政策落实。我镇2022共实施衔接资金项目20个投资财政衔接资金3175.2万元。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小额信贷、社保兜底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切实夯实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全面巩固脱贫质量,提升脱贫成效,解决政策兑现不到位问题。

五是落实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继续严格落实芜湖市防范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聚焦“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开展集中排查行动,对脱贫户、监测户、失能人员、困境儿童、自付医疗费用较高户等重点群体家庭情况及时掌握,动态管理,重点关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聚焦五大振兴,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系统工程建设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振兴,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从事主导产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数2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7家,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芜湖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家庭农场147家。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全力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养殖示范区、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扶持紫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芜湖丹洋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海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建农产品仓储一座(海舜)、冷藏冻链(丹洋公司、起满农场)两个、新建一座菊花产业加工车间和莲籽加工车间。

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依托紫约蓝莓、海舜农业、丹洋农业等三家龙头企业,分别在海云、闸北、正岗等村引导培育“蓝莓采摘观光”、“清风荷韵”、“清饮菊花”三个农业精品园区,面积分别为1900亩、800亩和650亩。积极开展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两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2022年新增“厂内品一标”产品认证4家,其中有机食品认证2家、绿色食品1家。

四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2022年安徽海舜生态园建成游客接待中心一座、精品民宿6间;紫约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蓝莓酒堡,3000平方米温控大棚,形成集休闲观光、旅游、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生态振兴,提升人居环境

一是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2022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9.2公里,新建智慧化综合服务中心1个,完成海云村蒋宏中心村、徐岗社区月牙大庄中心村建设,配套设施显著改善,区域内村庄实施了改水、改厕、改气、改路、改房、改沟塘、改环境和电网、广播电视网络、互联网网络等“七改三网”建设,实施马泽村老屋、横塘南岳宜居村庄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使项目区内渠通路通,改善农田生产生活和耕作条件。

二是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村庄清洁行动、“五清一改”、“三大革命“三大行动”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和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全域内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村庄道路两侧、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边适度绿化,建立了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推进河长制”“路长制”“林长制,一河一长、一路一长、一林一长实现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沟塘垃圾清理活动,清理村内塘沟1980处、农业废弃物18.5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管力度,设立一级保护区警示牌和标牌对全镇美丽乡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并取得良好效果。

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树立正确的导向,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推动文化振兴

一是做好移风易俗工作。结合红庙镇实际,从宣传教育入手,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特别利用疫情防控要求倡导减少聚集性活动,在各村宣传栏张贴《开展乡村文明行动倡树文明新风尚”倡议书》,下发《关于清明文明祭扫的倡议书》深入到各村各家各户进行宣传发动村均建成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办事程序等,移风易俗、节俭办事的新风尚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德”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户、“好婆婆、好媳”评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做好农村志愿服务活动。

三是提升文化内涵。利用村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道德堂等载体,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等形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新建徐岗社区月牙村村史馆1处,绘制文化墙500㎡,红庙镇民俗馆1座,进一步提升村文化内涵。

四是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目标要求,对镇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基础文化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对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健康器材室等进行更新维护,为广大村民提供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2022年投资50多万元建设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达标达规。

五是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活动,送文化下乡、送戏下乡,开展了“强国复兴有我”农家书屋阅读活动、书香无为系列文化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满意度工作的不断深入拓展。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强化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和谐发展,推进组织振兴

一是实施领头雁工程,提高村支部书记境界水平。组织召开镇级层面乡村振兴培训6次,邀请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浙江、周边湾沚、南陵等地学习乡村振兴和农村供给侧改革3次。

二是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制定《红庙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探索制定各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工作计划,红庙镇8个村村集体收入都列入培强村范畴。

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天眼+”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实施人才强镇战略,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推动人才振兴

一是开展培训下乡活动。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助力农村产业发展,以新型农民培训为抓手,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尤其针对村“两委”成员和农村党员,以增强党性、提升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服务、当先锋的党员人才队伍结合镇域实际和群众需要,着重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充分发挥产业链、产业集群对各类人才的吸引作用,强化人才平台支撑。

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传统的村级资源发包租赁、投资入股、劳务输出等方式盘活集体资源资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条,通过招商引资“双招双引”活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脱贫攻坚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

  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存在传统陈旧发展方式,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村存在文化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将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上级安排部署,抓紧抓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级规划编制工作,真正把乡村振兴落实到项目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1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应用,优选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2023年重点推动横塘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2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集镇硬化、美化、绿化、亮化、静化、清洁化管理,加强宜居村庄项目工程建设,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二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红色山水涧景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精品民宿,让旅游产业成为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3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按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六有”建设标准和“八个一”要求,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4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拓展“四治”建设,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平安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