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发展计划解读】鹤毛镇2025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读
一、规划背景与依据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谋篇布局“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节点。鹤毛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优先”战略部署,以“产业强镇、文旅兴镇、生态美镇”为发展主线,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奋力打造皖南地区农文旅融合示范样板。
二、规划制定意义与总体思路
战略意义:
一是破解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通过产业升级突破传统路径依赖,以项目攻坚夯实发展根基,推动经济量质齐升。
二是回应群众期盼的内在要求。聚焦民生福祉提升与生态宜居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是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以生态低碳转型为抓手,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
总体定位:
以“一核两翼三区”为发展框架:
一核:以万年台AAA景区为核心,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区;
两翼:以稻虾连作产业园、林下经济带为双轮驱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区:建设生态宜居先行区、平安建设样板区、营商环境标杆区。
三、规划编制过程与方法
高位谋划:镇党委牵头成立规划编制专班,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标省、市“十四五”规划及乡村振兴政策要求,确保方向精准。
多方协同:通过走访企业、村(社区)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企业及人大代表意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编制模式。
科学论证:联合安徽农业大学等智库机构,对稻虾连作全产业链、文旅融合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确保规划具备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四、核心目标与任务分解
(一)发展目标
经济提质: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服务业产值突破30%,税收总量增长20%。
生态优化:PM10浓度稳定控制在85微克/立方米以下,河流水质达标率100%。
民生改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100%,矛盾纠纷化解率98%以上,保持“零进京”信访记录。
(二)重点任务
产业升级驱动
链式招商:聚焦纺织服装、竹制品加工、大米深加工三大工业链,招引头部企业3家以上,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现代农业:深化与陵海公司合作,建设万亩“稻虾连作”产业园,打造“种养加销游”全链条产业;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童颜香谷省级研学基地。
服务业创新:依托电商中心培育直播经济,打造“安徽小九寨·鹤毛万年台”区域品牌,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50%。
项目攻坚突破
交通互联:推进“万年台—梦自然生态园—童颜香谷”旅游环线建设,打通景区串联动脉,争创省级旅游精品路线。
农田基建:实施董圩村、阳畈村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推广智能化灌溉技术,建设稻虾连作示范基地2处。
文旅融合:加快万年台溯溪、房车露营地等项目建设,配套智慧旅游系统,争创国家级AAA景区升级版。
乡村振兴赋能
示范引领:以阳畈保冲、万年台中心村为核心,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争创省级书画村2个。
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体系,创建市级人居环境整治标杆镇。
民生福祉提升
社会保障: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建立“群众点单—镇村接单”服务机制,精准对接养老、医疗等民生需求。
公共服务:推进综治中心智能化升级,健全“网格化+联防联控”矛盾化解体系,巩固安全生产“零事故”成果。
绿色低碳转型
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水污染综合治理,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耕地找回与生态修复。
循环经济: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发展“林药—林菌—林旅”复合业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五、创新举措与保障机制
(一)四大创新亮点
招商模式创新:建立“产业链图谱+资本招商”机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农文旅融合项目。
治理模式创新:推行“智慧综治”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网通办”、安全隐患“智能预警”。
服务模式创新:开设“企业诉求直通车”,建立“1小时响应—24小时办结”闭环机制。
生态价值创新:试点“碳汇交易+乡村振兴”模式,将林下经济碳汇收益反哺村集体经济发展。
(二)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专班”推进机制,纳入镇村干部绩效考核。
要素保障: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指标,设立5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监督考核:推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制度,对进度滞后单位挂牌督办。
六、规划亮点与展望
鹤毛镇2025年经济发展规划以“三产融合”为核心,突出三大特色:
“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万年台景区IP打造,推动农业向体验经济、文化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