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份无为市疾病风险提示

发布时间:2023-10-17 08:29信息来源: 无为市襄安镇阅读次数:编辑:襄安镇 字体:【  

进入十月,我市虽仍有晴热天气,但气温逐渐转凉,早晚温差变大,又正值国庆佳节,市民旅游及婚宴等各种聚餐活动增加,食源性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发病风险增加;在学校及幼托机构,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逐渐进入高发季节;季节交替、气温降低也将导致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我中心建议市民朋友们应注意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及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此外,广大市民朋友需注意与犬猫等动物的安全接触,提高狂犬病的防范意识。 


肠道传染病 
关注度:★★★★☆ 
    肠道传染病是指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病原体大多随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排出,如果不经处理,可以污染周围环境,通过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媒介经口感染。感染性腹泻、菌痢等是我市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 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建议: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要新鲜,要煮熟煮透,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在食用前要彻底加热。不吃腐烂变质的蔬菜,对吃剩的饭菜宜及时煮沸,等杀灭细菌后再低温保存(如放入冰箱,时间不可过长),消灭苍蝇。食具要彻底消毒,炊事用具容器必须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食源性疾病 
关注度:★★★★☆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表现集体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建议:(1)防止食物被细菌污染。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卫生;不吃病死禽、畜肉和腐败变质的食物;炊事用具容器必须生熟分开。(2)控制细菌繁殖。合理存储食物,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3)杀灭病原菌和灭活毒素。加工食物应烧熟煮透,汤、煲等食物要煮开。 


手足口病 
关注度:★★★☆☆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多发。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可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及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控制难度大,容易在幼托机构等场所出现暴发。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幼托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家中有幼儿的家庭应做到“常通风、洗净手、晒衣被、吃熟食、喝开水”,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幼托机构应规范开展晨检,并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以及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场所及物品表面进行消毒。如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确诊后居家治疗,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上学,防止传染他人。 


流行性感冒 
关注度:★★★☆☆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流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38℃以上)、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鼻涕等较轻。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流感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家庭和幼托机构、中小学校应注意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感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活动,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应戴口罩。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注意休息,咳嗽、喷嚏时要掩口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关注度:★★★☆☆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所有年龄段人群对诺如病毒均易感。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本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预后良好。少数病例也可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 
    诺如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暴发主要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3月,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诺如病毒感染者可通过呕吐、粪便排泄等方式大量排出病毒,还可通过附着于气溶胶颗粒而传播。在餐馆、医院、学校、幼儿园、疗养院等环境,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通过粪口途径、吸入或摄入混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引起。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症状,需及时就医及时治疗,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呕吐物须用浸泡含氯消毒液的抹布完全覆盖后及时规范清理消毒,清理前须疏散人群,避免产生气溶胶。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地面或物品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应立即脱掉和清洗,清理人员须做好个人防护,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避免造成传播。 


狂犬病 
关注度:★★★★☆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带毒的狗、猫等咬伤或抓伤机体而使人感染发病。人得了狂犬病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恐水、畏光、吞咽困难、狂躁等,最后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狂犬病有疫苗可供预防,但无特异的有效治疗,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 
需提醒广大市民的是,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市民朋友们需注意不要与流浪猫狗近距离接触。人与宠物犬都要避免被流浪犬、猫或野生动物咬伤。不要接触、收养来历不明的流浪犬、猫等动物。家长应教育并照管好儿童,不要因好奇而激惹、接触危险动物,如被咬伤或抓伤一定要及时报告家长。家中饲养的宠物猫狗需接种疫苗,同时注意千万不要与宠物过分亲近,特别是宠物吃食时,不要去逗它。宠物烦躁不安、恐惧时,尽量不要用手去抚慰它。猫、狗在生理期和怀孕期间也很容易伤人,要尽量与其保持距离。 
    一旦被猫狗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大而深者,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消毒。除伤及大血管外,切忌包扎伤口。应尽快前往正规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咬伤严重者需同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