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无为市襄安镇2025年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4-24 17:10信息来源: 无为市襄安镇阅读次数:编辑:襄安镇 字体:【  

各村(社区)、镇直、驻镇单位:

现将《无为市襄安镇2025年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襄安镇人民政府 

 2025428日 

 


无为市襄安镇2025年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保障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根据《无为市学校安全生产专门委员会》(无学20251)文件,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全面加强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安全教育管理,织密织牢社会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防护网络,坚决遏制溺亡事件发生。

二、工作原则和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群防群治、源头治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尽职免责、失职追责,全面压实教育、管理、监护责任,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预防溺水事件工作体系,构建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筑牢学生防溺水屏障,最大限度减少溺亡事件发生。

三、组织领导

设立无为市襄安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开展2025年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规划应急和生态环境办公室、平安法治办公室、镇团委、中心校、派出所、便民服务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卫生院、自规所、城管队、工会、妇联、关工委、各村(社区)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心校,中心校校长担任办公室主任。

四、职责分工

(一)镇宣传室组织协调全镇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深入开展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宣传报道工作,刊登播放预防溺水公益广告。引导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指导媒体对学生溺水事件作客观报道,严禁因不实报道引发网络舆情。

(二)襄安中心校。加强对学校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的统筹指导,及时部署教育系统防溺水工作,督促指导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完善家校社协同共管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强化救护技能培训,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游泳课,提高中小学生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施救技能。压实学生看管职责,建立校领导、班主任、学科老师结对包保制度,将每名学生包保到人,并定期对包保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督查。

(三)襄安派出所。将中小学生防溺水工作列入公共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内容,紧盯学生涉水活动的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强化动态巡查管控,加大重点水域岸线巡护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水域隐患排查。及时组织溺水事故救援,配合相关主管部门调查事故原因、鉴定事故性质,处置或协助处置事故善后工作。

(四)便民服务中心。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重点,健全救助保护机制,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指导村(社区)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防溺水安全教育,摸清辖区各类水体的底数,督促配备安全巡视员和义务监督员,在事故多发地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措施,加强辖区危险区域的巡查;指导旅游景区加强日常安全管理,督促旅游景区在涉水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和安全宣传栏,要求景区在涉水区域做好安全防范、执勤巡查,落实紧急救护措施。指导公共游泳场馆加强日常管理,督促各游泳场馆将安全防范、值勤巡视、紧急救护等措施落实到位。联合相关单位加强游泳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对不具备相应条件从事游泳经营活动的场所依法进行处罚、整改,切实保障参加游泳活动的青少年儿童人身安全。指导全镇应急广播体系加强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宣传工作。

(五)规划应急和生态环境办公室。1、加强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的监管,在工程建设期间,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坑、洼等隐患及时排查整改,设立警示标牌和防护设施,防范中小学生进入作业区。将防溺水工作纳入水上交通安全体系,加强所辖通航水域内学生渡船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联合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生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协调做好通航水域内学生溺水险情的搜救工作,同时及时转发高温、暴雨天气预报,提供水情预测预警信息。

2、高度关注水上交通安全,做好渡口、渡船的监督检查、隐患排查工作,将防溺水工作列入巡航检查范围,及时制止青少年在通航水域游泳嬉水。

3、加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尾矿库、矿坑防溺水措施;完善溺水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和溺水事件,能够全力开展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水事件。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各村及有关单位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

(六)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督促农田在建项目内小水池、小水窖、小塘坝、灌溉机井、输水管道、引水堰闸等区域安全防护工作。督促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单位及时设立安全标识、安装井盖、围墙及护栏等防护设施;督促指导各村(社区)落实水域管理责任,对镇属水域设置永久性安全警示牌,安装隔离防护设施和救生设施,建立水域巡查制度,各管理单位组织专职安全巡查队伍全天候巡查。加强对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加强对建筑工地施工形成的水池、工地深坑、深沟等的管理和备案,督促相关企业对危险水池、水坑及时回填,无法回填的应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

(七)襄安自所。加强对可能遭遇地质灾害的路段、地段、地面沉陷积水区等各类水域风险隐患开展排查,切实做好预防石崩、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有关工作。对经批准允许采砂、取土的地点,要求业主设立警示标识,落实防范措施。

(八)襄安卫生院。配合学校做好防溺水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儿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自救救护常识。把学生心理健康纳入镇精神疾病治疗机制。及时组织对溺水事故的救援。

(九)镇团委。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志愿者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宣传教育及安全自护教育活动。

(十)镇工会、妇联、关工委。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关爱活动,不断丰富青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重点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加强同所在家庭的联系,督促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职责。

(十一)村(社区)。制定本辖区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辖区内各类水域风险隐患开展拉网式、滚动式排查,建立风险防控台账,深入整治,消除隐患。对所有存在隐患的水域全面设置醒目的警示牌,配置简易救生设备,积极推进科技防溺水。加强危险水域安全巡查力度和频次,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消除隐患。充分利用村(社区)大喇叭、横幅标语、宣传栏等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高青少年儿童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责任领导,村(社区)实行包保制,落实各方责任,重点落实监护人监管职责,对青少年儿童监护人进行全面走访,严防失管失控发生溺水事故。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党政同责、社会共管”责任体系

1.明确工作责任。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领导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调度推进;村(社区)两委干部为直接责任人,负属地管理具体责任。防溺水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监管责任人,负行业监管责任,各部门各司其职,防护到位,加强联防联控,确保全覆盖、无隐患。

2.建立包保机制。建立镇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组工作机制,包到具体水域、具体学校、未成年学生人群,一级抓一级,将压力层层传递到最基层。建立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科老师结对包保制度,将每名学生包保到人,落实在校期间学生安全教育、提醒工作。

3.组建工作专班。在重点时段(4-12月份),镇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派出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中心校、规划应急和生态环境办公室部门各抽调1名精干力量,集中办公,专门负责防溺水日常工作部署、督查、跟踪问效、24小时应急处置等工作。各村(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组建工作专班,部署落实防溺水各项工作。

4.定期督导检查。镇领导每周带队赴包保村(社区)开展督导检查,防溺水成员单位对各村(社区)防溺水工作情况进行定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村(社区)反馈,推进整改落实。

(二)全力营造防溺水社会氛围

1.各村(社区)要在主要交通路口、各类重点水域、人群密集场所等悬挂防溺水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板报(墙报)、警示标牌等。在高温天气以及暑期、节假日、周末、午休、放学后等溺水高发时段,农村应急广播或流动广播要循环播报警示提醒。

2.4月份开始,各村(社区)要及时转发市电视台防溺水宣传知识、公益广告和应急广播。

3.教育部门面向全镇小学生制作一批防溺水宣传手环,要求学生每日佩戴。制作防范溺水挂图并全面张贴至学校、班级醒目位置,并发放给学生家庭以供张贴。各村(社区)将挂图全面张贴至公众场所,全面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醒。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循环播放防溺水六不提醒语音,校园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提醒字幕。

(三)全面提升青少年儿童防溺水意识和能力

1.构建校长-班主任-家长-学生提醒报告体系:两周一调度,每周一督查,每天一提醒,每天一过问,每天一报告,每次一训诫,让学生天天受教育,让老师时时知动态。        

 2.学校要扎实开展防溺水十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和防溺水集体签名宣誓活动,邀请蓝天救援队到校开展防溺水和急救知识宣讲。要坚持开展“1530”防溺水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在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进行安全教育和防溺水提醒。要安排学生在暑假放假前和暑假期间分别写一篇防溺水作文或心得体会。

3.教育部门要推进中小学生游泳教育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将游泳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扎实开展游泳教育试点。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游泳场馆和社会资源深入合作开展学生游泳技能培训。条件具备的地方要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配建一批标准的游泳池,配齐设施设备,并从在职教师中培训一批兼职游泳指导员和救生员。

4.鼓励支持各村(社区)在有条件的区域因地制宜建设简易游泳池或统一采购充气游泳池等游泳、戏水场所及相应设施,提供安全、便利、规范的亲水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暑期向未成年学生定点定时免费开放。

5.镇宣传室将及时转发市宣传部制定防溺水为主题的警示教育宣传片,大力宣传防溺水知识。镇宣传室要在暑假、周末等容易发生溺水的关键时段,利用镇应急广播体系加强中小学生防溺水宣传工作。便民服务中心要指导各村(社区)统筹用好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利用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设施,在周末、节假日、暑期为农村学生提供爱心陪伴、心理抚慰等服务,杜绝私自下水现象。规划应急与生态环境办公室、卫生院要定期组织溺呛水自救、他救知识宣传培训,帮助学生、群众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护常识;中心校、卫生院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规划,加强排查干预,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确保及时诊断、及时治疗,积极推动把学生心理健康纳入精神疾病治疗机制等工作的总体考虑之中。

(四)全面完善家校社协同共管机制

1.学校要组织家长和学生与学校签订防溺水承诺书、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和防溺水安全知识测试、线上线下集中观看预防学生溺水警示教育片,要及时召开防溺水专题家长会,并持续通过家访、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经常性提醒家长(或监护人)加强看护。暑假期间,各中小学校每月开展不少于1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组织教师实地走访学生和家长,每次必提防溺水工作要求。

2.各村(社区)要动态登记掌握长期在辖区居住和暑期返乡居住、走亲访友的未成年人儿童有关信息,建立工作台账,落实专人包保,每日走访提醒,对辖区内所有青少年儿童和其监护人等进行专门防溺水警示教育。要组织两委干部深入辖区内每名学生家庭,通过面对面谈心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防溺水知识知晓度以及家庭责任落实情况,常态化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要以村(社区)为单位,定期组织召开由包村干部、村干部、村民、所有家长和学生参加的夜谈会、恳谈会,通报溺亡案例,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

3.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是学生非在校期间安全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法定安全监护职责。对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或监护人),镇政府、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训诫,并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五)全方位筑牢学生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1.属地负责明确辖区各类水域权属主体,不明确的要指定管辖。要全覆盖摸清河流、水库、塘坝、机井、建筑工地水池、取土水坑、废弃矿坑、景区内水体等各类水域的具体情况,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分级建立安全隐患台账,确立清单管理、明确权属单位和属地包保责任,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2.各村(社区)负责完善辖区内各类风险水域防溺水三个一设施的设置,包括悬挂一幅防溺水宣传标语,设置一个防溺水警示牌(标明水深、危险程度、责任单位、责任人、紧急救援电话等),配备一套简易救生设备(包括带长绳的救生圈、长竹竿等)。落实 一线一栏,在临水岸边喷涂黄色警戒线,在公共活动水域设置防护围栏,定期巡查、及时维护、及时修缮,做到安全警示到位、隔离防护到位。

3.各村(社区)要在村口、塘边、河边设立固定盯守点,落实专门经费,聘请专职人员盯守,由盯守员对每天进出的青少年儿童进行检查盘问,一旦发现有游泳迹象立即进行劝阻,并通知家长带走。在事故多发水域、重点水域(交通便利、水质良好、人口相对集中等重点水域、水库等),结合防汛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水利项目工程、雪亮工程建设,增加财政投入,通过安装视频监控(含无人机等)和警报系统(含高音大喇叭等),提升水域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全天候监视防范。

4.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中小学生防溺水知识和自救施救技能。便民服务中心要指导村(社区)动态登记掌握长期在辖区居住和暑期返乡居住、走亲访友未成年人儿童有关信息,建立工作台账,落实专人包保,每日走访提醒,对辖区内所有青少年儿童和其监护人等进行专门防溺水警示教育。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要在所属水域设置永久性安全警识牌,安装隔离防护设施和救生设施;各管理单位要组织专职安全巡查队伍全天候巡查;要加强建筑工地形成的水池、水坑的管理,督促相关业主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并及时回填。规划应急和生态环境办公室要加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尾矿库、矿坑防溺水措施;完善溺水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或溺水事件,能够全力开展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亡事件。便民服务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在涉水区域设立警示标志、防护设施和救生设施,并加强巡查监管;要指导公共游泳场馆加强日常管理,督促各游泳场馆将安全防范、值勤巡视、紧急救护等措施落实到位。自规所要加强对采砂、取土、取石形成的水域监管措施,督促及时填埋废弃矿坑。规划应急和生态环境办公室要及时发布高温、暴雨天气预报,做好预警和警示工作。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要加强重点水域日常管理和巡查,重点危险部位要落实专人看守。

5.村(社区)要组建防溺水巡守救援队伍,对网格员、护林员、防汛员、巡河员等增加防学生溺水监管职能,参加巡河巡湖巡塘巡坝巡渠工作。要将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对违反的家长和学生实施惩戒。

6.学校要按照学生家庭住址进行分组,成立学生和家长防溺水联防联控小组,建立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约束机制,小组长负责掌握小组成员每日行踪,每日提醒防溺水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防溺水知识,对私自下水和到危险水域玩耍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警示教育。

7.建立清单化管理制度。村(社区)要建立辖区水域权属主体责任清单,明确每个水域责任单位。水域权属主体单位要建立所属水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清单,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村(社区)要建立辖区水域看管人员责任清单,明确每个水域看管责任人;学校要建立学生包保责任清单,村(社区)同时要建立学生监护人责任清单。

六、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即日至4月28日)

制定襄安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方案,各村各单位要召开防溺水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本部门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推进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有效开展。

(二)隐患排查(4月29日-4月30日)

各村各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开展自查工作,落实宣传教育,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对发现的各类隐患逐一进行整改,确保防溺水警示标识标牌和隐患整改全覆盖。

(三)督导检查(5月1日-12月底)

组织督查组对各村(社区)职责落实、自查和整改情况不间断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各村(社区)反馈,推动解决。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成员单位要成立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部署本村(社区)、本单位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落实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抓紧抓实,不走过场。要以对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防溺水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2.加强协调,狠抓落实。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共同努力。村(社区)及相关单位在做好各项具体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加强沟通,认真分析反馈,作好总结汇报。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落实防溺水工作责任,合力推进防溺水工作,为襄安镇青少年儿童的平安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完善应急机制。要切实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健全溺水伤亡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准确掌握事故信息,畅通信息报送渠道,一旦发生青少年儿童溺水伤亡事故要及时报告。要进一步完善、细化溺水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强化应急准备,提升救援能力,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高效开展救援及处置工作;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处置,坚决打击谣言滋事等行为。

4.加强督查,严格问责。相关责任单位要经常到学校、重点水域检查指导,做到一月一检查、一月一回顾、一季度一评估,并建立检查台账。要结合自身职责任务开展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各水域落实防溺水措施、防护设施建设、隐患排查、应急值守等情况,逐项逐环节开展督查,建立问题台账,实行跟踪督办。中小学生私自下河塘库游泳的一律训诫,并通报所在学校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放任自流的,由所在村(社区)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向公安机关报告,由公安机关予以训诫;并视情在村(社区)宣传栏,村级广播公开点名曝光。发生青少年儿童溺亡事件的,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会同防溺办,按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有关要求,全面复盘倒查,明确原因,分清责任;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依纪依法依规从严追责问责,对尽职到位的予以免责,对失职失责的,按照严重程度给予相关单位、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属地主要负责人分别向上级部门检讨,并责令在事件发生后明确属主要负责同志专职抓防溺水工作。

5.严格考评考核。凡发生青少年儿童溺亡事件的,属地村(社区)和水域主体单位、包保单位年度综合考核不得确认为优秀等次,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不得确认为优秀等次。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综合考核、平安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单列考核分值,实行倒扣分制度,发生一起、扣分一起,扣完为止。

附件:1、无为市襄安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

2、无为市襄安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党政领导包村 (社区)表

3、无为市襄安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应急预案

 


附件1

 

无为市襄安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

工作领导小组

 

     长:陈兴荣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第一副组长:吴    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长:    副镇长、三级主任科员

王能虎  副镇长

   挂职镇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

李韶熙  挂职副镇长

     员:徐    规划应急和生态环境办公室主任

   安监站站长

陆世龙  执法大队副大队长

   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

   团委书记、党政办主任

周亚琴  工会副主席

陶光水  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

朱秀华  农服室主任

陶光兵  水利站站长

汤继祥  文广站站长

            陶成兵  中心校校长

吴绍俊  襄安医院院长

    自规所所长

何宏好   襄安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白鹤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海军   百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王有成   吉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翟后强   金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钱宗友   三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沈马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大兵   松院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汪宝桂   汪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沙小伟   文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新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周文新   周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高时光   马腰村党总支书记

    马腰村委会主任

以上人员若有变动,根据职责分工相应自行调整。

 


附件2

 

无为市襄安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

党政领导包村(社区)表

 

襄安社区:王能虎

村:李  

村:万旗红

村:王骏龙

村:汪  

村:刘  

村:徐  

村:李韶熙

村:毛芳琴

村:董  

村:徐  

村:吴  

村:田  

以上人员若有变动,根据职责分工相应自行调整。

 


附件3

 

无为市襄安镇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

应急预案

为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进一步防范和减少青少年儿童溺水事故的发生,保护我镇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生命安全,确保防溺水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此预案。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防溺水安全工作的领导,我镇成立了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领导、协调、组织防溺水工作,提供必要的预防经费和物资保障。

2)负责常见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开展、检查督促、资料收集与归档等工作。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学生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的安全防范工作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切实抓好学生预防溺水工作。

三、明确职责、强化管理

各村(社区)、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摸清本辖区各类河流、池塘等水域的安全隐患情况,设立安全警示牌,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的发生。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村委会要逐一摸底并告知到位,要求其切实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保障儿童生命安全。要通过设立护塘员、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管员等形式,监督和管理学生游泳、嬉水行为,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通过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以及暑期防溺水为主题的公开信、打电话、上门走访、家长会等形式将安全知识宣传到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强化学生家长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做到六不两会六不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两会即: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报告;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各级各类学校要以校为单位成立防溺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加大对学校的检查力度,学生在校期间决不允许私自随意跑出校园。如有事有病必须持班主任签字的请假条并和家长取得联系后方可离校,确保学生在校园期间的安全;各村要在学校周边水域设立警示牌,提醒学生在夏季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同时在事故多发地点设立公益性岗位防溺水监督管理员,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水域的巡查。让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强学生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的安全管理;如去有水的地方玩耍,必须要有家长的陪同,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在学生当中形成互相监督,及时反馈的信息通道,如发现有玩水的同学要及时制止,立即向学校报告。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1)向家长发放《致全镇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并要求所有家长或监护人要认真填写回执,并以校为单位收集保存。

2)让家长明确学校的作息时间,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并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

3)利用广播、板报、短信、微信等开展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活动,并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

4)通过专门办一期专栏或一期板报,张贴一些防溺水图片,宣传一些防溺水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1)学生万一发生溺水事件,防溺水安全应急小组立即启动预案,学校、派出所、镇卫生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取积极果断措施进行营救,学校及时与家长联系。

2)一旦出现溺水伤亡事件,中心校及镇领导小组要及时如实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及教育局。

3)镇、村和相关部门联动,做好对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

4)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如属责任事故,将追究有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

六、责任追究

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亲自协调落实,明确管理责任,加强部门配合,逐项落实管理措施。各中小学校要切实负起教育和管理学生的责任,明确学校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建立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工作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教育管理不善、工作不到位造成学生溺水事故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