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泥汊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4-04-25 09:28信息来源: 无为市泥汊镇阅读次数:编辑:泥汊镇党政办 字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无为市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的关键一年,泥汊将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在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的外部环境中,围绕无为市“聚焦高质量、突破一千亿、建成副中心”的奋斗目标,依托泥汊良好的产业基础、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强信心、出实招。

综合考虑,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达到2.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全市平均水平。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聚焦经济发展

一是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电线电缆产业,全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通过全面走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目标任务定期跟踪落实。2024年全力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产值180亿元。预计完成限上商贸销售额25亿元,完成零售额1000万元。

二是真招实引添后劲。坚定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倡树“人人都是招商信息员、处处都是招商环境”的招商理念,成立5个招商小分队,围绕电线电缆和新材料产业靶向发力。力争上报有效招商线索50条。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预计10个,总投资超70亿元。

三是狠抓落地优环境。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一个项目落实一个专班,全力做好已签约项目保障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加速推进安徽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建设的新能源特种电缆智能化制造中心、鑫海高性能新能源导体材料研发及智能制造、南洋电缆年产5万吨铜异形导体、上海智远慧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停车机器人(AGV)生产制造等项目,确保以上项目2024年完成签约并及时开工。全力推进存量资产盘活。紧盯华泰电缆、瑞侃电缆、华峰电缆等存量闲置资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与在谈的有盘活意向的企业和项目对接。力争2024年年底将这三宗存量资产全部盘活。

(二)抓实乡村振兴

一是延伸农业产业链。以安徽胜道食品有限公司、惠民实业等为依托,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新板桥、长河村等村建立3000亩鲜食玉米和蔬菜基地;引进上海光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本地注册芜湖市隆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示范企业,计划投资8600万元在新板桥、保安村建立500亩蔬菜智能温室大棚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水果直供上海市场,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渔+”示范模式,实现耕地有序恢复。

二是绘就和美乡村景。“千万工程”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好新兴村杨垅和日新村刘村和美乡村,高起点谋划新兴村喻村和龙王村董村和美乡村综合考虑村庄发展现状、镇域发展战略及定位、产业发展重点、生态保护目标等因素,推进村庄科学分类,积极申报、高品味打造全域和美乡村,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

三是探索社会治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创建“双应”基层党组织为抓手,整合各方力量,深化矛盾隐患排查、完善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推进“党建+信访”融合工作模式,建立“风险源头预警、资源多元整合、力量下沉联动、事项高效流转、诉求就地解决”的群众工作机制,将各方力量整合为解决群众诉求的服务力量,真正做到矛盾不出镇街”。

四是开辟农文旅融合路。着力打造以无为大堤S218为主线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布局特色农业、生态休闲农业为主的农业示范项目。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继续支持江川生态园、乡谷生态园发展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等休闲旅游,联动长江沿线五个生态园打造“最美长江大堤”,将长江大堤泥汊段打造成“最美长江大堤段”。围绕“渡江战役第一船始发地”历史定位,做好起步区暨党建文化园规划建设。

(三)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建好“五大工程”为抓手,持续改善环境。

实施集镇改造提升工程。利用好专项债1900万元,开展集镇改造提升工程(总面积49.25公顷),进一步提升泥汊集镇建成区建筑风貌和基础设施。

实施优质医疗服务工程。聚焦就医需求,计划申请特别国债6000万元,新建无为市中医院泥汊院区,全面提升医疗条件、改善就医环境。

实施路域美化升级工程。以《无为市乡村道路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为指导,开展以渡江大道和无为大堤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渡江大道已列入本市大中修项目,拟争取项目资金约900万元对其4.5公里进行养护),打造后允路、黄韩路等乡道为补充的路域整治示范路,沿主干道建设100余处2.0宜居村庄。同时,拟整合资金2000万元,改造总长为8公里的4条道路。

实施水系连通净化工程。提高相邻河塘引排和自净能力,恢复水系自然连通,有序实现水环境治理,完善乡道沿线水系格局。

实施产业融合共富工程。着力推进金湾羊肚菌、日新芦蒿等为代表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完善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运营机制,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多措并举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收入达290万元,超500万元以上村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