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以科技力量构筑农业现代化共建实践
发表时间:2024-08-23 15:33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浏览量:
责任编辑: 樊丽丽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2021年,无为市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市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聚焦科技强农、科技富农,不断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机制综合应用,已全面形成渔业水产、绿色蔬菜、优质水稻、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现代农业。2024年上半年,无为市聚焦板块攻坚、释放新质势能,以科技之力翻开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新篇章。
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再造“新优势”
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为确保稳粮增效,多出“皖”中好米,无为市组建省级水稻高产优质产业科技特派团,对全市水稻生产重点主体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整合项目资金超300万元,在全市粮食生产重点镇选择6个精耕细作示范点、55个的单产提升百亩示范片及攻关田和30个智慧“芜湖大米”示范片作为高产攻关示范基地。
同时,引进丰产优质水稻品系2个、集成构建水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1套,开展22个优质糯稻品种和15个籼稻品种联合攻关示范,进一步筛选适宜芜湖市地区种植和稻米产业发展的水稻品种。指导粮食行业协会注册“无为糯米”商标并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全市粮食产业发展行稳致远提供技术保障和配套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无为市濒临长江,享有“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美誉。稻在水中长,虾在稻田游,一动一静铺陈出田野里的灵动画卷,正是无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
无为市积极推动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实施水产健康养殖行动,大力推广稻渔、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不断提升水产品品质质量。围绕水产养殖规模优势,加快引进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打造涵盖科研、生产、加工环节的水产全产业链,助力陵海农业跻身2023年中国小龙虾产业养殖企业30强。深入挖掘无为水产特色品牌,加快名特优新水产品申报,持续推进品牌创建活动,成功举办无为螃蟹节,小龙虾推介会等活动,推动无为水产品牌走出全省、迈向全国。
底蕴厚重,“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最是一年春好处,唯有春茶不可负。每年的春分至谷雨,是属于“无为白茶”的高光时刻,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吸引着游客前来游玩赏景,茶农们穿梭在茶园里,忙着采摘下一片片致富的“黄金芽”。
无为市坚持推进茶叶优质工程,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全方位构建现代化茶产业体系、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功举办第三届白茶采摘节、首届无为白茶斗茶赛,首次参加2024国际茶日安徽斗茶赛即斩获双金奖和双优胜奖,“无为白茶”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时,不断做强茶科技、衍生产业链,加强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创建无为白茶品鉴与质量检测体系,以芜湖市农业首席专家工作室(茶叶)为平台,推进茶产业人才培养和茶艺技术革新。
无为的“老字号”还远不止于此,“无为荸荠”“无为莲藕”“无为茭白”“无为阳光玫瑰葡萄”……众多“老字号”正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据无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上半年,无为市重点围绕品种、技术规程、种养模式、设施农业和品牌培育五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坚持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广共同发力。
围绕莲藕连作障碍、品种选择、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建立“莲藕-茭白”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0亩;集成棚架搭建、品种选择、绿色防控和冷链贮运等多环节技术要点,建设葡萄标准化果园示范基地200亩,推进“菜+”综合种养模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开展“荸荠+泥鳅”“莲藕+黑鱼”和“茭白+甲鱼”等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3组,制定标准化技术规程3套,进一步提高无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才融合,集聚群力打造“新样板”
每餐有肉,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最朴素的需求。从“吃肉等过节”到“猪粮安天下”,如今畜牧业已从家庭副业成长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无为市深知,支撑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在技术。因此聚集政策扶持,调整优化畜牧业布局,整合专项资金,扎实推进肉牛场床一体化技术推广使用,引导企业开展优质养殖基地建设和畜牧品种改良工作。与此同时,强化人才智力支持,设立专家工作室,成立畜牧技术服务团队,加强技术瓶颈问题集智攻关,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带动畜牧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畜牧产业“畜”势腾飞,“牧”上花开。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核心在技术和人才。今年以来,无为市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加快角色定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协调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专家教授来院指导授课,累计承担水稻、水产、果蔬、茶叶等各类培训任务20余次。积极承办各类行业交流学习会议,先后承办无为茶产业协会、水稻提单产工作调研会,不断提升院区在皖中地区产业协作阵地知名度。
如果乡村留不住自身发展所需的人才,乡村振兴就谈不上高质量。无为积极搭建人才港湾,精心做好服务保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打造一个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坚持以培训为契机,积极开展院区生活化保障能力评估,加强餐饮服务保障能力,累计承担各类住宿保障130人次,形成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生动局面。
科技与农业的融合,描绘着最时尚、最具创造力的现代农业图景,一幅农业科技绘就的多彩画卷正在无为大地徐徐展开。(樊丽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