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卷·2024】喜看稻菽千重浪 乡村振兴绽芳华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4年,我市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再次把丰收的答卷写在濡须大地上。



在上个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如今,无论夏管秋收,在我市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台台智慧型农机,绘出现代农业“新丰景”。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我市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4年实现粮食生产总面积124.8万亩,总产约11.3亿斤,创建全国粮油规模主体单产提升行动水稻百亩示范片46个。
“2024年,无为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部署,牢牢端稳手中饭碗,获全省粮油高产通报表扬。现代农业产业不断壮大,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新增绿色食品产业总投资额均列芜湖市第一。”无为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艳生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我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增收。在去年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入选全省农产品加工十强县和全省养殖十强县。眼下,15.8万亩无为螃蟹迎来集中上市期,在位于姚沟镇的东胜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蟹大户张绍东正忙着起捞螃蟹,发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较于往年,今年无为螃蟹的价格持续走高。
“目前我们卖的这两个塘口平均亩产是420斤,今年的平均价格较往年同期的时候,我们价格可以说是贵了将近是30%。”无为东胜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绍东说。



为何无为螃蟹倍受市场青睐?这得益于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和不断加大的品牌宣传力度。去年,2024首届河蟹产业(上海)博览会在上海市农展馆开幕,我市作为全国知名河蟹原产地,也在此次博览会上开展了第三届无为螃蟹品牌推介活动,斩获2024首届上海蟹博会最佳种质奖和最佳品牌推广金奖。
“我们有一句话叫‘中国晚蟹看无为’,当然这个晚蟹,就是晚季的螃蟹,就是说上市时间比较晚,我们一般在11月份才开始大量上市,一直到春节,所以说我们无为的螃蟹可以讲是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安徽省水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蒋军说。



依托河蟹养殖这一特色产业,我市已形成了从种苗培育、成蟹养殖、渔需服务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无为螃蟹”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土特产重点推荐产品等称号,“无为螃蟹”区域公用品牌入选“中国十大名蟹”品牌。据测算,我市河蟹产业从业人员8万余人,年产量达2万吨,年综合产值超30亿元,螃蟹年产量、年产值均位居安徽省第一位。
“采取活水、优苗、移螺、种草,我们用生态法养殖的无为螃蟹青贝、白肚、金爪、黄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品质+品牌’的发展理念,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大力宣传无为螃蟹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无为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张俊荣说。




今年以来,“无为糯米”、“无为阳光玫瑰葡萄”和“无为蒌蒿”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增至11个,“无为板鸭”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名单,“无为小龙虾”“无为白茶”入选“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举办首届无为白茶斗茶赛、首届无为葡萄果王争霸赛、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二届无为小龙虾之夜暨夏日文旅消费季活动等系列特色农事节庆活动,“无为螃蟹号”高铁品牌列车首次从上海虹桥首发驶入长三角,“无”字号农产品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2025年,我们将继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做强农业富民产业、做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农村重点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无为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许艳生说。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一项项农业特色产业欣欣向荣,一个个和美乡村焕发新颜.。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朝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记者|何义安
编辑|方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