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打好风险化解创新组合拳,助力电线电缆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无为市立足“六稳”“六保”工作的总体部署,持续加大对电线电缆主导产业的政策扶持,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推动化解产业联保互保风险。
在上下联动上寻创新。由于电缆产业联保互保风险的客观存在,银行信贷审批权上收,导致银企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剧。无为市积极推动构建省、芜湖市、无为市三级联动机制。一是畅通银企交流渠道。多次邀请省级金融主管部门及金融机构来无召开高规格政银企对接会,对电线电缆产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掌握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情况,逐步消除银企不对称现象。二是探索风险化解思路。2018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专程来无召开专题座谈会,结合借鉴江苏宜兴成功经验,明确了化解路径,即在“摸清家底、分类处置”的基础上,对行业融资按照“稳存量、扩增量、化不良”思路进行推进。三是创新风险会商机制。在省、芜湖市、无为市共同努力下,推动建立由省级金融主管部门牵头,芜湖市、无为市共同参与的高规格会商协调机制,为下一阶段的担保基金设立运作、风险化解攻坚探索创造有利条件。
在政策扶持上寻创新。无为市充分运用各项金融财政政策,集中所有政策资源稳定行业贷款规模,支持电缆行业发展,以时间换空间,坚持在发展中化解风险。一是稳定存量,优先为电缆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政策性担保增信,千方百计稳住贷款存量,1-12月为电缆企业提供续贷过桥资金201笔20.88亿元、政策性担保43笔3.09亿元。二是争取增量,成立科技担保公司创新开展电缆企业“订单贷”业务,2021年投放电缆行业“订单贷”25笔1.72亿元,顺利帮助企业完成了4.65亿元的订单合同。三是处置不良,近年来通过市场化手段处置、担保公司代偿、银行机构核销等多种方式累计处置核销电缆行业不良贷款超过18亿元,其中2021年新增处置2.2亿元。
在拆圈解链上寻创新。联保互保企业承担债务能力的客观不足,与银行机构难以突破的规章制度,成为双方化解担保风险的主要障碍。因此,无为市探索拆圈解链新路径。一是借助市场化机构支持。通过借助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力量,以市场化手段合规介入原有担保体系,2018年底,芜湖市、无为市、省中安资产共同出资设立了5亿元的无为电线电缆产业风险防控基金,通过将已固化的银企直接担保关系转化为间接关系,实现担保圈化整为零。二是推动降低银企经营负担。风险防控基金设立后,无为市积极争取省金融局、银保监局等支持,成功与省农行、工行、华夏银行等银行达成合作,累计收购电缆行业不良贷款4.88亿元,解除企业对外风险担保3.78亿元,在快速降低银行不良率、解除不良担保关系的同时,极大减轻了担保企业负担。三是担保基金介入隔离。为彻底斩断无为市电线电缆行业错综复杂的担保圈,无为市创造性提出设立电线电缆行业专项担保基金的设想,通过构建风险防火墙,彻底解决优质企业对外风险担保和悬空担保问题。2021年11月,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省公安厅、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银保监局在无召开“无为电线电缆行业担保基金设立专题会”,部署担保基金设立事宜,现正有序推进落实。
在协调质效上寻创新。受困于错综复杂的担保圈影响,优质企业为破产、倒闭企业承担代偿责任的风险始终存在,导致企业家难以集中精力发展。为此,无为市建立了自上而下、由整体至个体的协调机制。一是领导层面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金融风险防控和化解领导组双组长,统筹制定行业风险化解方案,定期通过市党政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听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情况。二是专职机构跟踪调度。常务副市长牵头金融局、人行等部门组成的金融风险处置小组会议随时召开,及时商讨解决电缆企业融资、担保、代偿、不良债权处置等具体事项,2021年已召开15次,解决问题超过160项。三是司法部门配合联动。无为市出台《无为市电线电缆行业金融纠纷诉调对接及执行协调工作机制》及工作细则,积极会同法院等机构协调银企涉诉矛盾,避免突发性金融纠纷蔓延为担保圈风险。公安部门集中开展“利剑”专项行动,对涉嫌恶意逃废债的企业及个人依法给予严厉打击。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探索和攻坚克难,无为市电线电缆行业风险化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1年1-11月份,电线电缆产业实现产值246.1亿元,同比增长39.8%,应税销售收入221.9亿元,增长37.1%,入库税金6.24亿元,增长31.4%。其中华菱电缆、国电电缆等部分龙头企业在解除对外担保成功压减后均实现跨越发展。(金融局 詹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