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能上天、能入海......
能上天、能入海,小村庄闯出“中国电缆之乡”
电缆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被誉为工业的“血管”。安徽无为是全国最大的特种电缆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电缆之乡”。从“航天工程”到“深海工程”都能够看到无为电缆的身影。
无为市高沟镇古城村有一家现代化的电缆企业,这家电缆企业,半数以上的工人都来自周边村子大部分人走路就可以上班,技术工人的普遍月收入在一万元左右。
这家企业仅仅是高沟镇首批14家电缆企业之一,在高沟镇,几乎村村都有电缆厂。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是从家庭式作坊式的工厂发展起来的。
电缆产业是工业基础性产业,号称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高沟镇的首批小作坊式电缆企业是怎么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呢?
安徽省无为市高沟镇党委书记 汪道松:我们高沟的电线电缆产品,一开始定位的时候,就定位特种电缆。一个是当时国内同类产品比较少,也没有形成一种规模,第二个特种电缆附加值比较高。
换而言之,无为市高沟镇的电缆企业从创办之初就避开了普通电缆,独辟蹊径,瞄准了相对小众的特种电缆。
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安徽)主任 凌宗勇:所谓特种电缆,就是在生产工艺和生产材料以及生产的用途,区别于普通电缆。特种电缆从量上来说,要比普通电缆要少得多。
特种电缆几乎每一款产品都是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应用场景千差万别。古城村的这家企业就是靠不断创新才跻身行业领先地位。
安徽新亚特电缆集团党委书记 徐亚平:我们目前是全国仪表电缆行业标准制定企业,我们是核电的入网单位,全国只有十家。我们稳相电缆替代进口,不断地搞研发,就是解决国产化的问题。
同轴稳相特种电缆,之前一直进口,但价格昂贵,一套都要几百万元。2017年,企业开始了国产化替代研发。不仅要改造设备,还要改进工艺,而且同轴稳相电缆生产对温度要求非常苛刻,生产环境的温度变化不能超过正负一度。
经过三年攻关,这家企业终于在2020年生产出了合格的国产化同轴稳相电缆。成本仅仅是进口电缆的三分之一,而且供货周期大大缩短。2023年春节前夕,又一款新产品送往无为市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现在,无为市的特种电缆已经覆盖航天航空、海洋、轨道交通、新能源以及核电等领域,很多特种电缆产品处于行业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抗核电磁脉冲综合电缆,就是一款水平顶级的上天产品。
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姜茂盛:我们现在出来的产品,整体重量和同结构的产品相比较重量降轻了10%到15%,屏蔽效能提高了10%到12%。
另一家主攻海洋工程电缆的企业,把院士工作站引进了电缆产业小镇,他们的入海产品——水密电缆取得了新突破。
安徽华宇电缆集团总经理 叶宇:我们通过合作研发出来的,用于水密方向的液态胶体,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深海电缆在水下的漏水现象。
无为市高沟镇的特种电缆产业,经过30多年发展,产品不断进军新领域,覆盖14大类1000多个品种,产业链上下贯通,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特种电缆产业基地。
安徽省无为市高沟镇党委书记 汪道松:我们高沟镇目前的电线电缆企业,包括上下游的配套总共有154家,2022年我们实现产值在154亿元左右。
由高沟镇向外辐射,带动姚沟镇、泥汊镇也崛起了电缆产业集群。姚沟镇的18家电缆企业2022年工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助推安徽无为市成为全国闻名的电缆之乡。
尤为重要的是,无为市电缆产业大量吸引周边的农村居民就业,减少了因为农村空心化形成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减少了乡村治理的一些难题,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未来,无为市有新的目标。
安徽省无为市副市长 高伟:到2025年打造一家以上的百亿级的核心企业,打造三家50亿级的龙头企业。这样我们可以形成整个电缆及配套企业800亿产值的目标,真正把我们无为的电线电缆基地,打造成为基于数字化的全国最大的特种电缆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