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注重“四个坚持” 推动“四带一自” 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无为市坚持将特色种养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推进“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工程,坚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产业兴旺。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近年来,无为市紧扣资源优势,做足特色文章,按照“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渔则渔”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精心打造“一村一品”,努力做到镇镇有亮点、村村显特色。全市63个脱贫村全部优化了主导产业,其中发展渔业产业32个村、林特产业13个、畜牧产业8个、蔬菜产业3个、休闲农业2个、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5个。其中16个村达到了省“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标准,如泉塘镇青龙村“一村一品”产业为河蟹产业,面积达3810亩,产值3426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82.1%,有38户脱贫户参与河蟹养殖,养殖面积426亩。
二是坚持园区带动,推进产业发展。坚持建平台、强载体,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不断扩大产业带动效应。今年来,全市共巩固建设特色种养业示范园区63个,带动脱贫人口务工545人,增收174万元,人均增收3193元。同时,打破区域限制,推动跨镇发展,放大带动效应。如安徽云中生态公司今年在高沟、严桥等镇,建立西兰花生产园区1000亩,通过订单生产等方式共带动脱贫户54户,累计增收6.75万元、户均增收1250元。
三是坚持主体帮扶,拓展利益联结。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分红、技术指导、资产收益等路径,努力构建脱贫户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关系,助推产业发展壮大、脱贫户稳定增收。全市发展订单农业面积25万亩,其中858户脱贫户参与订单生产,面积达5160亩,亩均增收120元。全市342个经营主体在产业帮扶上持续发力,共带动13892户脱贫户增收。如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紫约公司,在新生、文思等脱贫村建立蓝莓生产基地,吸纳周边19户脱贫户57.4亩土地入股,并提供技术指导,脱贫户除获土地租金外,还取得5.3万元的入股分红;同时,公司共吸纳32个脱贫人口稳定就业,今年务工收入已达16.1万元,人均5030元。
四是坚持自种自养,实现稳定增收。为更好地帮助脱贫户发展自种自养,解决产业发展中结构调整、品种引进、技术推广等难题,该市成立了蔬菜、畜牧、水产、农机、林业等5个特色种养业技术指导组,各组结合生产规律及农时季节,主动出击,精准施策,全程服务。同时,全市共安排259名农技人员及87名土专家(田秀才)结对帮扶,进村入户引导脱贫户发展特色高效种养业,重点传授贫困人口一技之长,激发其内生动力,以增加产业收入。截止目前,全市共开展技术服务1.3万户次,实地培训贫困人口6271人。